第329节南方来的好消息 (第3/3页)
了。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中国扶持能够控制局面的代理人,而袁世
适口一二乃英国把袁世凯视为能够稳定中国局势。讲而维护穴紧司口利薪的唯一代表。
李秉衡与摩根特派来的代表列吉古德多次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英国在目前的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它的对华政策不能不影响到其它国家的态度。比如法国。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为了打破这种一致,我们愿意听取美国的意见,采取有利于美国的立场
美国也很重视南华的立场,这是肯定的,他们与南华的利益牵扯颇深,如果南华铁了心的要彻底摧毁列强在华利益根基,那么美国将面临重要抉择,是支持南华,还是站在南华的对立面。
不知不觉间,美国已经被南华所左右,当然他们也想利用南华的先天优势打击英国、法国、沙俄与日本在华的基础。
美国与德国一样,选择了从南华的立场出,他们要想取得在华利益”必须要通过南华,如果因为他们在华的政策影响到了与南华之间的关系1那么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李秉衡所要面对的,将是英法与沙俄、日本四个国家,不过这四个国家显然意见并不一致,这是可以利用的。
法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追随英、俄两个同盟国。对法国来说,当时的要问题是即将来临的与宿敌德国的大战。如果英、俄这两个同盟国因为中国局势而进行干涉,将会削弱它们在欧洲的力量,从而影响法国的地位。因此,法国不希望中国内部局势出现动荡,而把袁世凯看作“一个老练的人能使中国避免出现一个混乱时期的唯一力量。”支持袁世凯成为列强的新代理人。
中国开始爆大革命之后,日本政府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内阁会议决议中公然声称,日本在中国“占有优势地位一旦该地区生变乱,能够紧急采取应变措施的。除帝国而外,别无它国。这从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帝国的实力来看,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同时也是帝国政府对于亚洲所负担的重大任务”。这一决议清楚地表明了日本排除其它列强势力,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图谋。
虽然日本借口防备南华利用革命势力大规模进入中国,而准备对革命军进行武装干涉,但这一动议还是遭到英、美等国的反对,但日本还是一意孤行的变本加厉地干涉中国内政,处处显示出了与英法两国的不一致,日本的对华政策并不以支持袁世凯为中心,再是利用它的地理位置及和中国的关系这些有利条件,到处配置势力,甚至与革命军中的亲日分子打得火热。
沙俄的经济实力落后,所以并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所以,他们费尽心思的与日本保持一致小在支持袁世凯的同时又在逼迫他出让更多的利益,让中国最好就此衰落下去。
所以,吴禄贞并不具备攻占北京一锤定音的能力,也不符合李秉衡的思路,北京被革命军控制。将使得英法与沙俄、日本从不一致转向一致1对将来的时局走向并不利。
李秉衡有着自己的打算,只要满清下台,袁世凯不能坐上总统之位,那么现在不拿下北京也没有影响,反而是有好处的。
在与德国、美国取得一致之后。李秉衡再也没有心理负担,随即致电在南京的孙中山等人,愿意前往南京,商议统一政府之组建。
明7日,李秉衡坐上了到上海的邮轮。
早在孙中山到南京之后,就电请李秉衡赶往南京议事,改组同盟会以及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已经成了迫在眉睫之事,只有南方达成一致,并且引入南华这个内援,才能让民主政府可以强势登场,不用考虑与北方妥协。
消息传出,南京的宋教仁等人欢欣鼓舞,孙中山更是喜出望外,迟迟不能建立的民主政府终于走向了关键的一步。
而北方则没有心思来管南方生的事情,北京城下的战事火爆,禁卫军打出了士气,与赶来增援的旧军一道,成功地与吴禄贞部形成对峙。
禁卫军与旧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万人,为了保护通往秦皇岛的补给线1吴禄贞部署了重兵,这使的进攻兵力只有两万人不到,一时还没有办法找到突破口。
“夏兄弟,你的兵该动动了。这几天禁卫军与旧军的底也摸了个。熟,再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只怕底下军心不稳,要出乱子了
吴禄贞作为统帅,安排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并不急于作战,而是摸清了对方的底,准备一击致命。
夏才林点头道:“正要跟你说这事,我手下那帮小子们也手痒的很,这次先把禁卫军的炮兵营拿下,然后再狠狠的打它一坨,吃掉禁卫军一部,至于那些旧军,正好利用他们制造混乱。”
“喜讯,喜讯啊!”
蓝玉蔚大步流星的冲了过来。大笑着,手指着南方。
吴禄贞瞪大了眼睛,该是南边有好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