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7节重现汉唐荣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7节重现汉唐荣光 (第2/3页)

经济、军事实力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后,能不能像历史许将众此国家囊括集来,其系成为大中华体系的

    这是相当雄伟甚至是狂妄的想法,因为这个时代没有人敢这么想。山河破碎,民困国乏,外敌环伺,崛起毫无希望,中华的精英阶层只能先以推翻满清为目标,重现恢复汉室政权。

    所以他没有建立政党,正是因为他的理念是这样的狂妄与不被人理解,就连孙中山也只以“驱逐教虏。恢复中华”这样一个模糊的从民族革命到民主革命的转变中的观念。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理论。

    而李秉衡则是致力于民主革命。并且展成大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并进,他并没有进行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结,不是不能,而是不愿,目前只能先试验,做出成果,那么接受的人多了,慢慢就会有市场。

    不然的话,目前贸然推行他的思想理论,只会被人指摘,被人痛斥。要不是他已经有着赫赫威名。不然的话是要被唾沫星子淹没的。

    当年部容《革命军》一书中满目“披毛戴角异种乱华”“逐满独立东胡种犬羊胡虏”外,更有“杀灭”“诛绝杀尽尽灭”满洲种等等等等,民族复仇的主张很有

    场。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没有前途的,后来他改变了思想。“联俄容共”建立统一战线;他的继承人们才凭此北伐成功,即便后来中途背叛革命,但也是沾了之前的光。

    “西南诸省经济不及江淅,开与繁荣也差之甚远,你只看云南许多地方还是封建农奴制,还有西藏等地更加复杂,目前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并没有在这些地方生根芽的条件,如果不未雨绸缘,将来推翻满清后,西南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为列强支持的野心家所占据,成为割据称雄的乐土;另一条则是为外敌所渗透,沦为不同国体中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不闻不问,那么前一条路的可能性较强,如果我们将资产阶级革命的那一套在这里照搬。那么。适得其反,这里很可能为列强所趁,走后一条路。你只要看看印度、缅甸等地就知道了,英国人的殖民政策相当的高明。”

    李秉衡的话让乔欲寰惊出一身冷汗。英法两国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在西南诸省的阴谋扩张,如果不认真对待,只怕将来西南将会成为落后与贫困的代名词,整个国家将为之拖累。

    “而我们能将西南变得繁荣昌盛。汉族与体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亲如一家,那么将给有识之士指出了一条阳关大道,将来解决满、蒙、回、藏,必有依仗。”

    的确,满、蒙、回、藏涉及到领土完整与主权完整问题,近年来的藏乱,以及清末回乱,西北上千万汉人被屠杀,归根结底,还是有外人在唆使支持。民族问题,将是中华民族将来最为关键的一环,不能轻视。

    乔欲寰长叹一声道:“解决民族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土地问题与对中央政府的认同感问题。这涉及到土地政策与民族政策,甚至是国家的文明体系达,整体实力的提升,这样其他民族才能团结在汉族周围,成为坚定的中华民族一部。”

    “土地政策我们还谈不上,毕竟我们不能以政权的形式在西南几省活动。先便从起码的拉拢开始吧。让少数民族看到我们坚决打击英法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决心。让他们看到我们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其他的,可以慢慢来。”

    其实满清政府在”西与藏边地区的改土归流一直有温生有在背后支持。钟颖率第三十三混成协一部入藏温生有也支付了一笔军资。

    李秉衡与乔欲寰两人在谈的,他是能理解的,也是有体会的。

    “当初我与锡良交往,又结交赵尔丰,对”西与藏边诸事知之甚详。这土地乃是乱起之源,也是取乱之道。”

    温生有叹了口气,又说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元、明以来,一直实行土司制度,由当地部族领世袭统治。如今这些地方成了一个个割据称王的“独立王国”妨害了民族交流与共同展,土司们对内残酷压榨本族人民,对外割据叛乱,侵袭地方。满清朝廷推行改土归流,这是千秋伟业,奈何不是时候,光华对此多有支持,我也是认同的。”

    改土归流必然触及一些少数民族上层势力的利益,他们利用民族、宗教等手段控制各族民众动叛乱,以期维持其特权和割据。

    后世的凹年西藏叛乱也是因为推行土地改革出现的矛盾导致的,政策是对的,但是从旧到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赵尔丰在川滇边实行改土归流,移民内地民众实边推动垦务,废除土司制度和寺庙特权,对展菇区农牧业小手工业、交通邮电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颇有建树。”

    李秉衡见他谈起赵尔丰这今后世多有争议,因为某些原因被“尘封”的民族英雄,有些无奈的一笑。

    赵尔丰在川西康地和西藏实行改土归流,和“移民实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