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平安夜打雪仗 (第3/3页)
来也少了许多生疏。
马君武爽朗的说道:“我是广西人。甚少见下雪。平生第一次见下雪还是在山东,不过一斤,人
““,尔然矛来尖了德国,那里的雪也的确够大的。洋山三雪。即便多有不便,但总热情澎湃,铲雪时都劲头十足。每每要堆雪人,我是极喜欢的,想不到了回了国,更胜从前
“那当然,这可是我们中华的雪,又是在上海,难得。我在南洋久了,几乎忘了雪是什么样子,也忘了我大好河山是个什么模样了。”
听他话里渐渐有了感慨与愕怅。众人也是纷纷叹息,这革命前途未明。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汉室河山。
后来跟进来的谭人凤笑着说道:“光华在南洋的所为是极好的,如今在上海也是闹出了如此声势,不过我还是耍批评你,批评你只顾着民族工业民族经济,在卓命工作上却荒废许多,到现在还没拿出个推翻满清的章程来,不然,到时候你钱再多还是要受列强与满清的盘录。”
这话是在理的,不过并不是李秉衡没有支持革命活动,只不过目前都被当前的大事件掩盖了。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工业的展阻碍,也就是尽快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国家,收回列强的特权,那么等于是本末到置。
不过李秉衡总不见得跟他们说。即便没有辛亥革命,满清政府离垮台的日子也不远了吗?
在他看来,如今动革命时机还没有成熟,因为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是暂时不会有的了,也不可能生,因为有他从中搅局。
原本历史上,辛亥革命的确是让满清政府最终下台,不过革命的果实却被元大头攥取,不是机缘巧合,实在是有着必然的因素。
立宪派支持者众,北洋实力强大。革命党派四分五裂争权夺利,到时候还是保留了满清皇室王公的许多特权,没有从列强手中收回特权。
这样的民主国家,不建立也罢。要么就趁建立时一举荡平任何内在敌人,将国家主权全部收回,即便为此一战也在所不惜,总好过让列强更进一步的通过野心家们实现满清政府还没垮台时的进一步掌控国家命脉。
虽然谭人凤对孙中山的种种行为有些怀疑,也担心他与黄兴筹办的广州起义又会失败,但是他还是真心希望这次可以建功,然后向天下宣示形势,让革命之光一夜普照中华大地。
他也知道这次由于黄兴不听南洋方面的劝阻,执意要动广州起义。没有从南洋得到多少款项,生怕李秉衡因小失大,为了一时之快而坐视革命失败。
其实李秉衡是冤枉的,不是他不想支持,实在是与黄兴方面的隔阂太深,双方闹了丹次不愉快,所以很少往来。
李坐和一直就在湖南湖北,联络之前的革命同仁,拉拢各地的帮会势力,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南华从来就没有忽视国内的革命工作。
“这个么。让我们大张旗鼓的宣布革命理论,这是做不来的,我也不允许这么做。革命是九死一生的。事关重大,怎能轻易泄露,这也是同盟会历次失败之原因之一。你越是看不到我们在运作革命,就说明我们的革命工作是有成效的。”
“那你与满清大官往来,又是为了何事?”谭胡子显然对李秉衡处理与满清官僚的关系问题很是不满。
“能够争取到革命阵营的,当然一定争取,不然,也可以给我们的革命工作开些方便之门。”
“仅此而已,也没有旁的意思。满清即便推翻,但许多遗产是耍继承的,其中当然包括人才,尤其是满清治下的精英阶层。”
同盟会以反满为自己的三民主义纲领的主要内容,所以清廷汉族官僚、主宪派、地主及买办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武昌起义舟纷纷应时加入革命阵营,使清廷迅覆亡。
虽然利大于弊,但是还是不够彻底,需要好好的加以整合。
分化,才是最重要的,立宪派与官僚地主集团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不是那么容易就征服的,尤其是官僚地主集团的代言人北洋。
对待上海的金融界,他是这么做的。
能够结为同盟的华人资本家。他还是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股市中盈利,并给予贷款优惠,如今又在图谋抄底与吞并洋商的优质资产。
这次有许多华人在股灾中损失惨重。李秉衡决定用光华银行安汇丰银行的那笔巨款来补偿受到损失的华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补偿,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权利。许多一味以洋人马是瞻,为虎作化的不良华人资本家这次必将倒霉,没有人会去可怜他们。
尤其是义善源等这样的大型钱庄,他们靠着洋人家,还拉入了官方资本当靠山,是极难驾驭的,如果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就只怕抛弃他们。
不过就算李秉衡不想办法对付他们。他们也支撑不了多久,毕竟汇丰银行到闭在即,他们到时候凶多吉少,只怕也是要受巨大牵连的。
零点的钟声响起,明天就是圣诞节了。
不过,谁知道明日还会生什么事情,也许激扬也许平淡,这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