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5节崇明三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5节崇明三岛 (第2/3页)

,可利用岸线约三十公里,水深终年不冻,海面开阔。为天然不冻良港,建港条件良好,具备建坏不舟位和规模开大型综合性港口的良好条件。李平书听得长兴岛”想那里偏僻。朝廷的确管不到那里,在那里兴办实业不太理想,但用来练兵倒是蛮安静的。

    “也好,不过此事需要与大家商议,想来他们也都怕引起各方关注。背后非议,我看此议应该能成。”

    李秉衡笑道:“没关系,他们反对也没用,我已经想好了。在那里近期建设小码头,远期建造大码头。先在那里作为内河近海的转运港口,然后将来连通与华北、东北的海运,把造船岖展起来,带动相关的港口产业,将来作为除了上海港之外的重要补充。”

    李平理,仿佛抓住了什么,迟疑着问道:“除此之外,你急着在这里展。是否有其他目的?”

    “不错!”见他如此识趣,李秉衡不禁笑了起来。

    崇明岛、长兴岛与横沙岛三岛还是片净土,遗世独立,在这里可以进行许多项目的建设,既可以保密。又可以整体规戈守。

    初步打算是建立以物流转运为基础的贸易体系,与造船业为基础的船用装备体系,尤其是海洋装备产业。

    将来这里还可以驻扎一支海军分舰队,不仅抚住长江入海口,还可以承上启下,就近监视上海。

    在这个时代,占住崇明三岛具有非凡的意义,不仅是经济上与政治上的,而且还有军事上的好处。

    横行于长江的各国炮艇,尤其英国舰艇,上海港的那些列强的分舰队,如果不针对这些干扰中国内政的列强爪牙做出部署,那么将来革命爆,甚至收回主权,都会因这些遍布于长江、上海,乃至中国沿海的列强军舰而遭遇重重困难。

    列强干扰中国内政的办法无非是扶植代理人或者直接军事威胁,南洋即便在东南沿海建立势力范围,秘密部署海军分舰队,仍然是鞭长莫及,无法第一时间控制中国的精华地带。

    上海,无疑是枢纽与关键,而在崇明岛放上几招后手,将会有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这些想法目前还不能暴露出来,只能步步为营,慢慢经营好这个中国第三大岛,而且还是不被重视的重地。

    “我们在三岛开当然有莫大的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们的民族工业增强与列强抗衡的本钱。”

    李秉衡清了清喉咙,理了理思绪。认真的说道:“眼下海关大权操于列强手中,关税要还赔款借款,我们凭什么要向列强交税?不平等的赔款凭什么要我们来还?如今南洋与国内的贸易量逐年激增。南洋的商品大部分输入国内,不出数年,将会过列强的商品输入。而且,南洋与国内必须联起手来,才能抵抗列强的商品倾销。我想在长兴岛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修建港口、码头、仓库等设施,将来从南洋来的商品在这里卸货,然后转运至各地。而国内的商品也可在这里装船,运往南洋。如此一来,不用再忍受列强的盘录。”

    李平:“这不是绕开了海关么?不等同于国中之国?别说列强会出面干涉,朝廷也不会容许。此事万万不可,还是隐忍点好。

    李秉衡总不能直接告诉他满清就要完蛋了,乱世就要开始了,现在修建港口与码头等设施,等到完工把进出口贸易公司办起来差不多快要辛亥革命了,到时候就只要面对列强的压力。

    不过,把军舰往长兴岛港口一放。列强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他有极大的把握辛亥革命会照样出现,不会应为历史被改变而受到影响,他并没有对国内的革命活动太多的插手,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四川等地的工业建设。

    李平书的态度也暴要出了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个特性,就是妥协性与不够激进,当然,这并不是缺点,而是这个时代特殊的环境造成的。

    民族资产阶级生存不易,一旦有稍微好一点的环境与条件,他们就很容易满足,甚至胆小怕事,不希望再有波折。

    由于满清与列强的双重绞杀,才逼得他们不得不开始反抗,支持革命组织,更多的为立宪派呐喊助威。

    李秉衡并不愿意强求,先行者必定是寂寞的,何况国内的主流乃是立宪派,原本历史上同盟会要等到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后才成为政治主流。眼下由资产阶级支持的立宪派主导着经济与政治活动,不是他可以控制的。

    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分化瓦解,拉拢一部分人打击另一部分人,当然这另一部分人便是异己分子,对将来的国家大业有可能产生反面影响的分子。

    不过李平书对在崇明三岛设立商团元练营,并且兴办产业倒是赞同的,“不如我们就将自行车厂与手表厂设立在那里,你不是常说要保护我们的技术吗?那里到真是个好去处,长兴岛上又有现成的码头可以用。”

    “怎么?李公已经决意要再一起合作?”李秉衡笑着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