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 兰芳的外交成果 (第2/3页)
德国人坚决的站在协约国对面,鉴于他们的“亲戚”德皇威廉二世一贯的性格与做法,他们对德国的态度很是猜疑。
奥匈帝国与兰芳建交,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代表了奥匈帝国对英国在兰芳采取军事行动的不满,说明他们在德国的协调下从兰芳得到了好处。也代表着德国通过了奥匈帝国出了他的声音,他们在海外政策上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代表着德国坚定了支持奥匈帝国的决心,在兰芳这个小国上体现了同盟国的意志。
这也说明,德国正在以协约国不可控制的方式通过同盟国站到了协约国的对面,也意味着之前因军备竞赛而气氛紧张的欧洲局势更加复杂,更加危险。将来两大集团在欧洲矛盾集中范围内的角力将更频繁,更加剧烈,甚至,有可能是全欧洲的大战。
橡胶,无疑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英国人其实先制人,想迅打垮兰芳,以保证这一战略资源不被德国人控制,这一战略决策是相当正确的。从兰芳得到的消息说,几个大型华人垦殖园内种植的橡胶,许多优良品种从种植到开割,只需要五到六年,而不是在爪哇等地的八到十年,甚至更长。
这一消息让英法等国很受刺激,加上南洋其他物资对他们的重要性,当前英**队在婆罗洲的进攻态势受到了协约国集团的高度重视。一旦兰芳共和国被倾覆,那么在苏门答腊与爪哇的解放组织就无法再兴风作浪,南洋这个资源宝地将重新掌握到协约国集团手中。
艾森松这几天的心情再也开朗不起来,奥斯曼帝国的特使正在坤甸访问,谋求与兰芳的建交,并且与奥匈帝国的特使一道,将对坤甸的造船厂进行考察,看样子是要订购军舰。德皇威廉二世的次子腓特烈.冯.霍亨佐伦亲王已经出前往坤甸,即将对兰芳进行友好访问。美国工业界的一个顾问团也在坤甸进行工业考察,准备对兰芳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孙中山为的革命党在坤甸待了很久,双方明显正在进行密谈,针对满清的阴谋或许正在布局,这对控制满清经济命脉的英国人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德国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辛辛苦苦靠着兰芳在南洋打开了一个缺口,又被英国人迅堵上,况且兰芳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出类拔萃的能力也让德国人开始对这个小伙伴开始重视起来,德皇威廉二世对这个国家那位年轻的领导人异常欣赏,霍亨佐伦亲王这次来访便是出自德皇临时起意的对李秉衡的拉拢。当然,也是在对英国示威,英国人的军事行动将受到限制,即便兰芳战败,也能保证坤甸的工业区不被打烂,双方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确保兰芳不被英国人独霸。
李秉衡对这次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特使的来访非常重视,并不是为了给德国人面子,而是有着兰芳自己的战略意义。
一战爆前,兰芳将确保建立起一个规模相当的工业体系,加上四川等西南数省的工业布局,将来的战争红利是很可观的。也许战争红利的大头还是在金融上,对战胜国的借款与国债持有,回报是最丰厚的。但李秉衡只能通过在美国财团插上一脚,分得一块蛋糕。
兰芳,并不能走这条路。对德国等战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