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节 土地政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3节 土地政策 (第3/3页)

出售给农民,平均每户允许购买三公顷左右,可以用五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以稻米或现金支付。所厘订的价格若以五年分期付款算,再加上有关的利息、税收、水费及其它费用,比当佃户的那三成租税略低,这就刺激了他们的购买积极性,并且不会对地主士绅造成太大的影响。而这一政策执行一两年就可以实行第三步,按照出售公共田地的价格从地主手中购买他们所有过三公顷以上的土地,然后转售给佃农。况且他还准备鼓励这些地主士绅兴办实业,给予贷款以及其他支持。

    这几步是一环扣一环,逐渐的水到渠成,让农业自然的兴旺起来,只有这样,工业化进程才能自然的没有阻力的展开。中国是个农业国,还是个农业占了绝大部分的土地矛盾尖锐的国家,四川无疑是最佳的实验场所,一旦在这里成功,在推行全国的过程中,即便有出入,也可以迅调整,不影响大局。这就是李秉衡的农业战略,从在巴达维亚就开始筹谋,开始布局,实在是出于不决绝农民问题,不解决土地问题,谈什么工业化,谈什么富强都是空的。

    柯越等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一直努力的向这一目标靠近。

    “光华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啊,不能不有所报答。”在一旁吸烟的周自奇也是当初跟随温生才进川的几个兄弟之一。

    对于这点,柯越最有感触,那时的自己性格怪癖,放荡不羁,人又狂傲,到处都待不下去,乃是公认的废人。无奈之下才到南洋想参加革命党,混口饭吃,本以为一直自命不凡的自己被彻底打落尘埃,但李秉衡把他从人堆里捡了出来,委以重任,深信不疑,常常使他感动的热泪盈眶,暗自誓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我们来了这边一年多了,光华始终没忘记咱们,逢年过节总是送些东西过来,常在信件中提到我们几个的名字,让练才慰问咱们,实在是个有情有义的。练才与他更是兄弟情深,换了别人,才一起待了几个月,一年多不见早生分了,如今又是一国总理,可他还不是照样对练才与我等几个推心置腹?别的不说,只看光华银行的股份当初我们那帮老兄弟人人都有,连我们几个在四川的他都没忘记,足见他是个念旧重情的,这样的英主不跟随我们又去何处安生?”在四川待了这么久,早就收敛起当初的桀骜,变得沉稳起来,一心一意的完成李秉衡的嘱托。

    “是啊,眼见着这块不毛之地在我们的手中逐渐的翻天覆地变化起来,南洋那边有怎样的奇迹都是可能的。光华是个干大事的,指不定又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出来。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从云南跑出来闯荡,到南洋认识了光华,认识了这帮兄弟。”想到在巴达维亚的日子,两人都是唏嘘不已,仿佛那段日子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幕,永生难忘。

    望着西边的夕阳,映红了漫天的晚霞,分外使人怀念过去。几人默默的坐着,心里安静一片,祝福着在南洋奋斗的兄弟们,寄托着几分思念与牵挂。

    兄弟们,你们在南洋好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