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座谈论道 (第2/3页)
就是国家的主权问题。满清政府的财政已经是收不抵支,赤字不断上升。大借外债主要是为了筹措军费和之后的偿还赔款。比如,甲午战争期间,清廷向汇丰银行筹借了四笔外债,折合银4000万两。海关税收是清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就基本上控制了中国财政,清政府独立行使自身职权的行为受到极大限制。看看遍布全国的外国银行,以及受其扶植的外国洋行。照我看来,满清政府岁入实在只是实际收入的百分一而已,大部分都落在了洋人、地方督抚以及地主买办阶级手中,而这些阶级又滋生了奢靡与腐朽的畸形经济,这个毒瘤必须去除,不然将来革命的阻力会很大。”
李秉衡对他的这番话中所透露的对国内时局的深刻认识并不意外,后世许多评论家都批评孙中山只知道天马行空的革命理论与不切实际的空谈,但只有他明白改变历史的不易。自穿越以来,即便是把握时代脉搏的自己也常常焦头烂额,常常有无力之感。空谈容易,做实事难。许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指手画脚,却不明白时局的艰难与华人生存环境之恶劣。
这个世界是杰出人物交战的战场,是为少数精英所操控的游戏,或者说是棋局。
李秉衡小心的布局着,为将来的与操纵这个世界的杰出精英们交手而未雨绸缪。
“光华,你还没有回答我们,到底怎么赚到那么多钱?”陈其美却没那么被忽悠,似笑非笑的盯着他。
李秉衡并不想向同盟会中人透露太多,嘿嘿一笑,“既然只有先生与英士在,那我就不隐瞒,去年由于大规模建设,并且税收极低,工业上的国民收入才两亿五千万美元,但工业基础仍然不厚实,主要是味精、烟草、精炼糖以及船舶、橡胶、塑料等产品的高利润。还有军火、毒品以及其他灰色收入难以计算,但也是财政收入的一大重头。”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去年军火、毒品以及伪钞三大产业保守估计带来了五到六亿美元的收入,以及靠着金特藏宝、“倒霉蛋藏宝“以及在蛇庙的几笔横财,说出来恐怕要吓死人的。
“这么多?”陈其美失声道。
就连孙中山也是一场震惊,“这才短短的一年多啊,光华,想不到当初的复兴公司竟然带来了这么大的巨变。这就是你说的机床与机械带来的吧?”
“恩,这两大行业由于都消耗在了南洋与国内市场,跟船舶一样,卖给华人都很便宜,又很少对外出口,所以并不彰显。钢铁、冶金与炼油也是如此,低调至今,但他们起到得作用却是相当的关键。”
说话间,已到了为孙中山等人安排的贵宾招待所,马上将会举行一个小型的记者会,用过午餐后,将由李秉衡陪伴着去坤甸的各个公益机构慰问。
孙中山与陈其美仍然拉着李秉衡询问兰芳的工业展情况。
“由于在外华人的资本源源不断的流入兰芳,投资兴办各种实业,今年的工业产值将很难计算,但原来的产业将会完成又一轮的扩张周期,保守预计在工业上的国民收入将是去年的三倍还不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