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归国途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章,归国途中 (第2/3页)

下有苦衷,不似你们这些留洋的学生那么豁达,否则也不会留它到今天了。”

    自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中国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开始私自剪断辫子,尤其是在清政府鞭长莫及的南方各省尤为普遍。除了学生之外,就连满清政府组建的新军士兵为了方便戴上新式军帽,也私低下剪掉了碍事的辫子。

    虽然满清政府有过“留辫不留头”严令,可是自甲午、庚子赔款之后,**的中央皇权已经越来越无力。地方势力以及列强在华的租界,俨然成为了抗拒这一严令的温床。但凡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十之**都是会剪掉辫子的。

    就在1907年,也就去年时,满清政府对这种日益严峻的问题感到担忧,再次下达严令禁止私自剪掉辫子。只不过这一严令仿若一张空头支票,仅仅热闹了一阵之后紧接着又消失无声了。

    “哦?这么说,公子你并非留洋的学生了?”青年好奇的问道。

    “在下虽是留洋归来,只不过与先生略有不同。在下刚从慕尼黑陆军士官学院毕业归来。”吴绍霆解释了道。

    “原来如此。”青年恍然点了点头。

    清末留洋探求富国强民之道的中国人很多,除了去国外常规学术类的大学之外,军事学院深造也同样十分热门。但是与学术性大学不同之处是,学术性大学官费生、自费生都是有的,而军事学院的学生则只有官费生。

    这很容易理解,军事之学非同小可,若学成之后不能为国家所用那留你何用?

    此外,学术性大学留学归来不一定要到官府报道,所以这些学生们剪掉辫子,回国之后也并无大碍。但从军校学成归来的学员,全部都是由官府分配授职,如果剪掉了辫子,纵然没有杀身之祸也会影响仕途。

    青年沉吟了一阵,微笑道:“听口音,公子你似乎同是广东人呀?”

    吴绍霆回答道:“在下祖籍安徽,随父母迁往江西,少年时又考入了广州陆军小学堂,故而独自旅居在广州数年。后来承蒙堂叔公吴长庆旧部的推举,远渡重洋去往德国深造。”

    这些话并非是吴绍霆胡编乱造,而是全部源自这个身体的记忆。

    当初他知道自己与吴长庆有血缘关系时,同样甚感惊讶,暗中感谢老天对自己不薄,还能博得一个名将之后的身份罩着。不过后来渐渐醒悟,这个身份给他唯一的帮助就是推举自己官费留学德国,除此之外一概全无。

    青年有些意外,叹道:“原来是吴老英雄之后呀!失敬失敬。”

    吴绍霆自嘲的笑道:“英雄之后又非英雄,在下可不是沽名钓誉之辈。唉,如今这个时代正是需要来力挽狂澜呀!”

    青年听了这话,心中渐渐有好感,忍不住道:“吴公子果然心有大志?”

    吴绍霆叹声道:“自从鸦片战场以来,我泱泱大国一直饱受内忧外患,但凡七尺男儿有谁不想寻求出路、自强救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