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3/3页)
抚他的话便问道:“将军打算什么时候返回长安?”
雷勖答道:“微臣现在就是来向陛下辞行的准备今晚就连夜赶回去。”
“不用这么急吧。”李疆吃了一惊道:“等明日朕在宫中设宴为将军送行之后将军再回去不迟。”
雷勖却道:“事出突然微臣担心还会有什么非常之事生所以想早些赶回长安着手整备军中防务。特别是陈仓要隘臣打算增派两万将士驻守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将军真是心细如。”李疆叹了口气对这样忠直之人他也不愿再耍什么虚招子真心实意地道:“其实朕也担心此事。蜀国公世子意外死在洛阳朕也难逃干系。若是蜀国公因此而对朝廷有什么不满陈仓要塞则当其冲。朕听说蜀中兵强马壮不知道将军有没有把握能将他们阻塞在川内?”
雷勖立刻拜倒在地抱拳道:“臣回长安之后立刻亲自带兵前往陈仓驻守。蜀国公不来则罢若是举兵而来臣请为陛下吞之。”
“好来人。”李疆大喜过望立刻命林甫去将自己穿戴的盔甲取来。亲自交到雷勖手中道:“这副盔甲伴朕东征西战立下不少赫赫战功。可惜朕已是垂垂老矣不能再亲赴战场。这副盔甲就增与将军望将军能为朕守好西南门户使朝廷能专心对付鲜卑。朕不要求你能怎样只需给朕最多两年的时间。等朕平定鲜卑之后将军就是功定厚加封赏。”
“微臣明白。”雷勖显得有些失望地道:“微臣本是想追随陛下引军出塞与鲜卑决死一战。不料事与愿为只望朝廷能早日平定鲜卑则臣心愿已足不敢求陛下封赏。”
李疆又好言安抚几句然后才让雷勖退下。看着他的背影李疆不禁感慨道:“真是员忠心耿耿的良将。”心中却在想倘若朝廷所有的将领都如雷勖一般自己又何必整日如此操劳?
句郗也是武将出身与雷勖曾有数面之缘。早听说他的忠勇耿直此时也不禁道:“朝廷能有此良将何愁鲜卑不灭何愁西南不宁?”
从得到桓晨死讯起到现在李疆总算是遇到了件顺心的事心情也不像刚才那样郁闷。见事情都完了便挥手示意三人告退。
出了皇宫褚良是文官先向二人告辞乘着轿子离开。秦舒也打算行礼告辞句郗却道:“秦将军我们一起走吧。”
秦舒看他的样子多半是有话要对自己说便点了点头道:“大人请。”
两人骑着马缓步走到街道上。句郗等了片刻一直皱眉不语似乎是在考虑如何措辞。秦舒遂笑道:“大人有什么话尽管说便是。”
“那本官就说了。”句郗本想说的委婉含蓄一些可是他肚子里的文墨确实有限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合适的开场白。只能还是直截了当地道:“本官看陛下的意思来年开春就是一定要和鲜卑开战将军觉得合适吗?”
秦舒呵呵一笑道:“大人身为兵部尚书掌管全**事怎么问起末将了?是否与鲜卑开战都是陛下说了算。末将身为臣子只能是陛下指到那儿末将就打到那儿。”
听到秦舒这样回答句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长长地叹了口气道:“非是本官不愿意与鲜卑开战只是觉得现在的时机并不适合。本官知道陛下复仇心切绝对不会听从本官的意见。而萧刚与将军则是陛下这次北伐所要倚重的两员大将。所以本官希望将军与萧刚都能撇开功利慎重考考虑虑然后向陛下献计。”
听他的口气似乎很反对北征之事。秦舒边问道:“那大人的意思是现在不想让朝廷与鲜卑开战?”
句郗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道:“本官身为兵部尚书了解的情况与将军不尽相同。将军只管带好将士随时准备为朝廷效命便可。本官却要着眼全局才能保证大军北伐的胜利。”
提到全局二字秦舒立刻想到蜀国公不由道:“末将知道大人是担心西南的情况不过蜀道艰险又有雷将军这样的大将镇守隘口蜀国公未必能轻易取胜。倘若真的那么容易就能打开出川之路蜀国公又岂会隐忍这么多年?”
“蜀国公只是一个方面。”句郗摇摇头道:“不过就算朝廷借用雍国公的兵力来阻拦蜀国公出川那么北征就少了长安的数万可用之兵。而且到时候京城的守备兵马更不能全部抽调北上一来二去至少近十万兵马不能动用。但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其二三年前陛下北征失利虽然将士死伤不是很多但粮草辎重损失殆尽。这几年陛下为了筹备北征之事已经加了不少赋税百姓的生活比开国之初困难很多。如果与鲜卑开战一旦战事拖延日久朝廷必然会再向百姓增收赋税。这样一来百姓是否还能再承受得起本官也难下断言。”
秦舒一直只关心如何训练兵士对这些事情确实了解很少。见句郗说的这么困难不禁道:“朝廷当真如此艰难?可是陛下会不清楚吗?”
“陛下当然清楚国库的情况。”句郗苦笑一声道:“可是陛下却不知道百姓的疾苦。本官私下常与户部于大人商议知道以朝廷现在的钱粮开战之后最多能支撑一年。想想鲜卑兵强马壮慕容胜又是绝非泛泛之辈将军能有信心在一年之内击败鲜卑人吗?”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秦舒可不敢保证能在什么时候打败慕容胜。句郗见他默然不语便又继续道:“这只是其二还有第三个原因不知将军愿不愿意继续听下去?”
秦舒万万没有想到北征之事还有这么多的困难不禁冲口而出:“还有?”马上觉得自己失态急忙道:“还请大人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