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3页)
朕若是留他在京城为官他会同意吗?”
“这……”秦舒知道皇帝动了招揽之心可是按薛瑜的计划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留下的。便帮着推脱道:“以微臣对师兄的了解他为人极讲信义既然在蜀国公府中当差便要有始有终。”
“当真?”李疆眼中突然寒光一闪显然是动了杀机。若薛瑜真与秦舒不相上下李疆当然不愿意让蜀国公得到如此强有力的助手。
秦舒顿时心中狂喜对于他来说师兄薛瑜无疑也是个强大的对手。不过秦舒很快就压抑住这种冲动知道现在绝对不会是杀掉薛瑜的时候。于是道:“陛下微臣的师兄最看重恩义。陛下这次若能饶他不死说不定日后能对陛下大有裨益。”
“也好。”李疆知道自己刚才失态急忙笑着掩饰道:“不过此事还要调查朕打算让……”他本是打算让楚王负责调查转念又想李昌与秦舒私交甚厚极有可能不会秉公办理于是改口道:“朕打算让晋王调查此事等真相出来再绝对如何处置他。”
“多谢陛下。”秦舒再拜道:“微臣代师兄谢过陛下隆恩。”
“好啦。”李疆摆了摆手道:“暂时先不说他。现在桓晨和郭展同时死在京城你给朕说说该如何度过这次难关?”
秦舒想了想才道:“陛下不必过于担心其实这也未必全是坏事。”
“哦?”李疆疑惑地看着他道:“难道还是什么好事不成?”
“至少微臣能看出两点好处。”秦舒恭恭敬敬地答道:“其一桓晨是蜀国公独子。身死之后蜀国公固然悲痛但也绝了后。蜀国公如今也是年过半百之人半截身子都入了土。若说以前有心谋反不过是为了子孙后代。现在他孤家寡人一个就算侥幸能谋反成功也是一代而终他何必再行险谋反?”
“你呀还是小看了他的野心。”李疆摇了摇头道:“他若有心谋反又岂会在乎无后?更何况以他的身份难道还怕不能过继到子嗣么?而且他弟弟桓延家里不是还有两个儿子么?说说其二吧。”
“是。”秦舒便又道:“这其二就是桓晨乃是郭展所杀而郭展又是孟娜所杀。孟娜是桓晨的未婚妻也算是蜀国公府的人。如此一来蜀国公与雍国公的关系必然势同水火再不可能联手谋反。反正桓晨不死蜀国公要反;桓晨死蜀国公也要反。倒不如借着桓晨之死让蜀国公将满腔的怒火都泄到雍国公的身上。而雍国公也会将爱子之仇算在蜀国公的头上。若是蜀国公胆敢起兵谋反雍国公必会尽心竭力为陛下阻拦他出川之路。这总比以前两人关系暧昧对陛下更为有利吧?”
“这倒是分析的不错。”李疆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秦舒的见解。如今四姓国公的实力以蜀国公桓帆最强雍国公郭援次之。若两家联手则足以撼动整个大充王朝;但如果郭援能忠心朝廷紧紧扼守住桓帆的咽喉不使其出川则对朝廷相当有利。
三年前李疆让郭援之女代替安宁公主远嫁塞外使郭援心怀不满。这些年来桓帆也致力于结交郭援很让李疆感到担忧。如今郭展杀了桓晨而孟娜又杀了郭展两家从此结成死敌李疆就可高枕无忧了。
“可是……”李疆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道:“虽然郭援不会投向桓帆但朕想来年就与鲜卑决战。若是桓帆在此时为了替儿子报仇起兵反叛岂不是误了朕的大事。而且就算桓帆此时不反等朕与鲜卑开战之后突然起兵朝廷也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中。蜀中可是有十万精兵朕实在不能掉以轻心啊。”
“事已至此再无他途。”秦舒也没有办法去阻止桓帆造反只得道:“为今之计只能释放桓晨随从命他们扶棺返回成都。再派遣朝廷重臣携陛下圣旨前往成都以重赏好言安抚蜀国公。然后一面令雍国公派大军驻守陈仓要道;一面令镇西将军文烈收凉、秦二州之兵随时准备南下以协助雍国公。”
“也只能如此了。”李疆叹了口气道:“朕本打算平定鲜卑之后再着手对付桓帆现在看来不得不提前准备了。呃朕想将孟娜留在京城使南蛮王孟鸠有所顾及不敢参与桓帆反叛。你看如何?”虽然秦舒的职位不高但这几年来李疆凡有重大之事均要找他商议可谓恩宠至极。
秦舒又想了想道:“臣闻当初太祖皇帝南征之时曾说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恩德仁义示于诸蛮使得南中各族头领心悦诚服至今仍感念太祖皇帝厚德。南蛮王孟鸠乃是刚烈血性之人若陛下能送还公主厚加赏赐。孟鸠必会感恩戴德不敢造次。如果陛下想要扣留孟公主一旦激怒孟鸠他膝下女儿成群又岂会惜此一女?”
李疆虽然觉得秦舒说的有理但又担心放走孟娜后孟鸠更无所顾忌。犹豫再三还是点头道:“就依你的。”顿了顿又道:“如果郭展真不是你师兄所杀你最好能劝他说出实情。否则朕有心饶他也无能为力。”
“是。”秦舒立刻道:“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