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2/3页)
陵侯叶璇就建议他再写一道密诏让心腹死士带到京城以防不测。李疆对那“不测”二字的含义十分不解后来才知道指的是太子见死不救坐拥江山。李疆虽然不是很喜欢太子但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会丧心病狂到这样的地步谋害自己的父皇。所以当李疆接到皇后密奏太子谋逆时是既伤心又气愤恨不得立刻飞回京城把这个畜生当场正法。但冷静下来后李疆又有些犹豫。自己的儿子李疆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以李建优柔的性格怎么可能有魄力干下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而且皇后的奏折中也有很多地方讲述的不清楚不少地方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李疆才打算在回京之前单独召见楚王李昌让他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向自己将清楚。
听完李昌的叙述李疆沉默良久才缓缓道:“老三皇后曾写有密折将太子谋逆之事向朕奏明。可是朕怎么觉得你和皇后说的有些出入?”
“儿臣不敢隐瞒父皇。”李昌急忙再次跪倒道:“此事干系重大儿臣岂敢胡言乱语?儿臣所言句句属实不知哪里与母后所奏不符还请父皇明示。”
“你还敢狡辩?”李疆勃然作色道:“皇后奏折上明明说太子与马杲共同谋逆。怎么朕听你的意思好像是马杲主谋而太子只是被他胁迫?”
李昌见父皇动怒急忙伏地道:“儿臣不敢。但太子谋逆一案尚未审理其中真相都未可知。儿臣觉得太子兄长素来仁孝断不会做此大逆之事多半是被马杲父子所惑。还请父皇明鉴。”
“原来如此。”李疆点了点头问道:“那皇后在奏折上怎么不写明白?”
“这个儿臣却不清楚。”李昌复道:“不过儿臣猜测太子乃是母后所生。母后为了避嫌而不能为太子求情也在情理之中。儿臣却不忍心见太子兄长蒙冤所以斗胆直言请父皇不要责怪。”
李疆又沉吟半响突然道:“这些话是你母后让你说的?”
“不。”李昌急切地道:“这些都是儿臣的肺腑之言与母后无关。太子被禁以后母后便再没有单独见过太子与儿臣一直深居宫中等候父皇回京处理此事。母后绝对没有为太子开解的意思也绝对没有让儿臣代她向父皇求情。”
“你起来吧。”李疆轻叹一声道:“想不到你能有如此仁厚之心。朕错怪你了。”语气大为缓和。
李昌谢恩起身知道他已经如秦舒所愿顺利讨得父皇的信任。李疆示意李昌坐下并道:“这此太子谋逆之事你与皇后处理得很好消息封锁的也很严密。不过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朕回京之后总还是要将太子的罪行公告天下。这件事一直都是你处理的你不妨向朕谈谈你的看法。”
“是。”李昌略作思考便道:“儿臣还是方才那句话太子多半是受到马氏父子胁迫。儿臣认为父皇应该给太子一个自辩的机会亲自听听他的解释然后再作定夺。”
“也好。”李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朕也很想听听老大能不能给朕一个满意的解释。这件事就先暂时放下呃三位国公到了京城没有?”
李昌答道:“雍国公、楚国公听闻父皇被困都兼程入京只有蜀国公桓千岁还没有到。”
“他怎么没到?”李疆皱眉道:“朕密诏中以他为2师主帅就算不必兴师来援但他也应该在京城才对啊。”
“儿臣按照父皇的旨意派人前往蜀中征调桓千岁为帅。可是……”李昌稍作停顿才道:“可是桓千岁到南郑之后却突患重病一直滞留在那里。”
“突患重病?”李疆不悦地道:“那安西将军张浴有没有奏折送来?”
“没有。”李昌见父皇眉心紧皱大有责怪张浴的意思不由起身道:“儿臣还有一事没有奏明父皇还请父皇恕罪。”
“什么事?”李疆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昌问道:“有什么事情难道还比太子之事更让朕吃惊么?”
李昌犹豫片刻才道:“儿臣也不知该如何禀奏父皇。桓千岁到达汉中后借口安西将军张浴勾结太子图谋不轨将其斩杀并暂以亲信谭林署理汉中太守一职。”
“好大的胆子。”李疆猛然拍案而起原本平复的怒火又窜了上来。张浴本来是他安插在桓帆身边的一颗棋子现在却被桓帆拔掉而且还将汉中夺了回去。李疆恨恨地道:“朕还没有死他桓帆想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