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谈 (第3/3页)

袁世凯的军队已经公开打出“只认袁世凯”的旗号。

    据说在前线。萧天指挥的独立混成十一协,已经去了满清旗号,公然打出“袁”字大旗。

    这是萧天根本不把朝廷看在眼里了,可满清能有什么办法?袁世凯权大,萧天无法无天更加出名!

    清廷中的改革派,也就是立宪派同样认为,袁世凯就是他们的代言人。立宪派的领是张謇,成员大多为封疆大吏和各地的“咨议局”议员。

    汉人更加拥护袁世凯,19o9年袁世凯开缺回老家后,汉人把这看成是满人打压汉人的证据。袁世凯此时出山,汉人人心大振。

    甚至革命党人,居然也将袁世凯看成是革命的同路人。这其中就包括那个始终以“不和满清妥协的革命家”自居的孙文。

    这可以从孙中山1911年写给伦敦金融家,要求英国“风险资金”投资革命时的一段话看出:

    “北京周围的七个师是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创立的。因为他被北京政府降级,所以,这些部队对北京政府的忠诚度被大大打了折扣。虽然在他们与我们之间并未达成任何约定,但我们坚信他们不会为满清政府卖命。实际上也将保持中立”

    袁世凯,被孙中山作为投资筹码开给了外国人。

    京城里的人也害怕战争,南北战端大开,则天下再无宁日,尤其是旗人们更是害怕,若无袁世凯坐镇,只怕革命党杀到北京后,第一个就会要了旗人脑袋。

    外国势力是最支持袁世凯的了。

    “还没有比袁世凯更强的人出现。”

    “未来的所有希望都集中于袁世凯一人。”

    “能使中国避免出现一个混乱时期的唯一力量”。

    “如果人们置袁世凯政府命运于不顾,让可以引导到一个混乱局面上去的一些未成熟的或出这个目标的政治企图自由展,则其危险将会更大。”

    这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大使们的公开观点。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逊告诉上海的共和领袖们,指望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孙逸仙去争取列强对中国的尽早承认,是痴心妄想。只有袁世凯才能得到外国信任。

    革命党的领导人则向莫里逊保证,他们一定拥戴袁世凯为届总统。

    12月1日,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段祺瑞和萧天联名通电:

    “期翼及早结束战争,举行和谈,我前线军人无不竭以盼”

    次后,萧天单独电朝廷,在电报中,萧天公开表示,若朝廷再不和武昌革命党举行和谈,则十一协将单独停止作战。尽早结束内战!

    袁世凯在朝廷上公开出示了萧天电报,并表示自己无力约束,前线将士已经极度厌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朝廷被迫答应和谈,并委托袁世凯全权负责。

    12月9日,双方正式签定停战协定,在全国范围内,枪声静寂下来。18日,南北议和谈判在上海正式开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