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十九节 (第2/3页)
给了现任董事长王志鹏,建议召开董事会讨论这个问题。
何、王的分家案是有利于自己的,但不能在此时提出。且不说法理上的问题,从人情上实在不是时候。王志雄在恒运的实际影响力始终在志鹏之上,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要怪就怪当初老头子让侄子抓房地产而让儿子搞什么本业运输。老头虽然在临终安排儿子掌控了董事会,但基层的干部很多还是王志雄带出来的,安排王志雄掌管临同那边的产业在恒运的一些基层干部中被看做是对王志雄的放逐,虽然矿业公司出了问题引来政府的疯狂报复,导致集团经济和企业形象损失惨重,但此时做股权和管理体系上的彻底分割却不是时候,既有对合作者卫氏集团的顾虑,也有对内部员工情绪的考虑。
好在何映红和小姑子王志敏先跟志鹏说了,而不是将提议端到董事会上去。张昕费了很大力气做何映红和王志敏的工作,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是不同意,而是时机不当。一俟机会合适,关于临同矿业公司给集团带来的损失是要清算的,该谁的责任由谁负,这是个铁的原则。
总算将婆婆和小姑安抚住了,暂时不提这个分家案。
除了志鹏和几个最亲密的助手,没人理解她面临的压力。眼下最当务之急的是将鹏运花园早日推出,以缓解集团的资金压力。本来资金链就很紧张,又出了临同这档子事,从总部调过去的资金即达2000余万,更是加剧了房地产这边的压力。
只要鹏运顺利开盘,一切就会好的。
杨兆军将荣飞造访的情况汇报了总经理邱莫言。邱总是从兄弟厂平调过来的,接替李总后北重的顶层运行模式再次做了调整,董事长由集团事业部主任兼任,总经理成为北重的一把手。
“现在还不到那一步,先不要跟集团汇报吧。”邱莫言沉思道,“既然荣飞承诺帮我们搞到政府出的那些要件,那就好了。劳动厅,财监办,特别是市里接收企业办社会的一揽子要件都让我头疼。这样,你就利用这层关系,先将要件拿到。这样我们的破产程序就会大大加快,我也好给集团交代。”
北重现在进行的政策性脱困的核心是将公司的民品分立出来,进行资产、人员及债务的分割。然后对民品部分实施破产,原因当然是资不抵债,事实上也真是资不抵债了。如果不将土地变现的话。按照集团的设想,民品在实施破产后,再由事前成立的壳公司将破产的民品收购回来。这一破一收,既减免了大笔的债务(主要是银行、信用社的负债),又减少了人员的负担(国家针对军工脱困有人事上的专门政策),收购回来的资产还是那些,市场也没丢,轻装上阵,未必不能大展宏图。
相关政策陆续下来后,集团公司连续召集专题会议布置这项工作,脱困成为涉及的企业最主要的工作。集团要求下面企业的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班子,配备最强的力量,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政策性脱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