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十五节 (第3/3页)
骂。”程恪笑了。
“我感到走进一个怪圈了。市里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德江跟我谈过多次,贾书记也聊过,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感到为难。”
“回到刚才的问题,我看过你们那个萃菁园的报道,开盘时间应该不迟于国庆节吧。你这样做,是不是会对萃菁园的房子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肯定会有,但也没有多么严重。因为目标人群不同。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一直有,而且越来越多。萃菁园的房子不会卖不出去的,大不了压一段时间而已。”
“联投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的充裕,研究联投发展史的人一定会注意这个特点。搞廉价房不会赔本吗?”
“基本不会,房地产暴利又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少挣一些罢了。李嘉诚曾说过,大意如此吧,如果一笔生意可以挣一百,那就最好只挣九十。这几年陶氏在下面转了十几个县,也没有赔本嘛。”
“说到这儿,廉价房搞到太偏远的郊区不行。住在郊区的应当是你这种人,而不是低收入者。土地解决了?”
“有一个思路,跟王老师说了,他基本赞成。”
“哪儿?市区哪有你说的那样大的空地?”
“北重。就是我那个老东家。我不知道你去过没有,因为建厂早,北重的占地面积极大,而且规划相对合理,生产区,生活区区分明显,而生产区又基本上分开了军品区域和民品区域。国务院不是发了国字头文件对于军工企业进行解困吗?我了解过了,北重走的是分立破产的路子,就是将民品剥离出来破产,然后再重组――当初北重算是比较偏,但现在基本在市区了,位置相当不错。”
程恪显然对此很陌生,“干嘛呢?这不是折腾吗?”
“不,上面的意思不仅是要减除军工企业的严重的债务问题,而且有转换机制的意思在内,但实际执行起来天晓得会如何。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北重的民品走破产之路,按照程序,列入破产资产的民品部分将走公开拍卖,这里面当然包括土地的使用权,我想将其买下来。”
“有那么大吗?”建三十万平米的住宅土地要多少,程恪大致估算了一下,表示疑虑。
“只多不少。你当初过于官僚了。”
“买下来怎么办?民品呢?参与破产的员工呢?”
“当然要有后续的措施。北重的民品是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这就好办了,迁出去找个地方建厂即可,比如安堡,面积根本用不了那么大。原址上建房,参与破产的员工当然有资格买房,我再给个优惠,相信仅此一条就会通过职代会,联投买下北重的民品,当然不是仅为那块地,我会真正改变他们的毛病,将他们真正引向市场。就员工素质而言,那是一支优秀的队伍,生于南为橘,生于北为枳。总算有个机会了。”
“你是蓄谋已久吧?”程恪知道荣飞对北重二十年未改的关注。
“算是吧。李总那届班子是不错的,真想带厂里走出困境,但他们的包袱太重了。就说一条,职工的取暖问题,收费标准是社会的五分之一,还停留在过去福利社会。每年公司要贴补上千万资金。结果是供暖系统得不到有效维护,完全是在吃老本。职工意见很大。成了恶性循环。这样的例子多了。”
“这是好事。我看蛮好。”
“我是担心他们的破产程序成为掩人耳目。军工集团也要规模,如果将民品全都剥出去,集团在国务院的分量就轻多了。我猜他们不过是要拿到国家给的破产资金而已,拿钱成了主要的目的。上面的本意却是在转换机制上。这也是通病了,中央的政策到了下面,几乎没有不走样的。”
“你对意思是省里干涉一下他们的程序?”
“不是干涉,只要按程序办就可以啦。”
“那我跟省里说说。”
“不用劳您大驾。我先了解一下北重目前的进展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