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今夕何夕第二节 (第2/3页)
对触摸屏不是很熟悉,用着不顺手。
“你来看,”田玉熟练地调出北京的地图,“去哪儿,直接输入即可。”
“哎,不错不错。”王志敏在屏幕上滑动着找到了广内大街,兴趣被田玉吊起来,“呵呵,这玩意出去玩可是有大用。好,好。干脆,咱们去中关村转一圈吧?说不定已经有上市了呢。”
“哼,你不是只用诺基亚吗?”田玉抢过自己的新机,“我可是饿了,要去你去。我要搞饭吃了。”
手机再被王志敏拿去,“你做饭去,我来研究研究什么是智能机。”
“不懂看吧?智能手机五个特点:1: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2、具有pda功能;3;可安装更多的操作程序;4:可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手机功能;5;功能强大,第三方软件支持多。”
“这款机子有你说的那些特点?”
“当然。”
哼着歌去了厨房,先用电饭煲蒸了大米,然后开始琢磨做什么菜。和王志敏最大的不同是她不喜欢在饭店用餐,而是愿意自己搞,比较另类的性格。
“你怎么也不买点菜啊?”翻腾了半天,只找出几个蔫巴巴的土豆,田玉禁不住埋怨起王志敏来。
“你不在我买什么菜嘛。”王志敏被田玉新买的不断发现新奇功能的“传奇”迷住了,“算了,老田,我请你去三里屯喝咖啡吧。”
田玉是手机迷,换手机跟换衣服似的。近三年田玉成了忠实的天泽拥趸。关于手机的演变历程她给她讲了无数次了,连不怎么关心手机功能的王志敏都快背下来了。
世界上第一部移动便携式报话机诞生在1938年的美国,由信号工程学试验室发明。重量大约12公斤,支持五英里的通话范围。这款产品随后被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身加尔文制造公司真正用于战场的报话机scr300,通话距离16公里,重16公斤。至二战结束,至少有五万台scr被盟**队使用。
1942年,摩托罗拉公司研制出了第一款手提式对讲机scr536,重4公斤,通话距离约1英里,在丛林中的通话距离则锐减为300米。即便如此,至二战结束,大约有13万部csr536在美军中使用,使其通讯能力超出其他国家军队一大截。
1946年,贝尔公司推出第一项商业移动电话服务,并称之为移动电话系统(mts)。一个月的费用需要30美元(约合现今330美元),而且体积重量极为庞大(重量约40公斤),所以并未进入个人用户手中。
1956年,爱立信公司推出第一款车载移动设备mta,在瑞典首先投入使用。
1973年,摩托罗拉副总裁马蒂.库伯申请了一项名为“无线通话系统”的专利。他是全球首位通过移动设备拨打电话的人。
1983年,世界上第一款移动电话dynatac在摩托罗拉诞生,机器重一公斤,开发期超过了十年。售价近4000美元,约合今天的9000美元。
1984年,诺基亚公司的前身mobira公司推出了当时最先进的产品mobiratalkman,通话质量和通话时间叫摩托的dynatac上升了一个平台。
1989年,摩托罗拉推出了第一款翻盖手机microtac。售价3995美元,是第一款真正的口袋手机。
1992年,摩托罗拉公司的新产品moto3200推出并进入并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被冠以“大哥大”。
然后,中国人便登上了这个舞台。
1996年,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天择公司推出了它们的第一款重磅产品“钟声”,将可以伸缩的天线至于手机中,这款机子一出,立即风靡北美,将摩托罗拉公司正在研制的一款同类产品判了死刑。天择公司这款取名为“钟声”的手机至2000年底据称卖出了1000万部。以此奠定了其手机业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钟声”在内地的推出却颇费周折,保守的邮电部一直到“钟声”在欧洲大卖,内地媒体对邮电部的质问声越来越强,才羞答答地给天择发放了牌照。
1998年,天择推出了它们的第一款滑盖手机,它是第一部内置天线手机。镀铬的机身彰显了其尊贵的身份,这款外观设计极为成功的售价高达8800人民币的手机成为内地市场的机皇。一度时间成为身份的象征,尤其是私企老板们,几乎人手一部。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这款配置显然已经严重落伍的手机。
1999年,在日本京瓷公司推出他们**性产品――视觉电话vp-201后两个月,天择通讯拿出他们自认为会成功的产品――天择01,它是一款照相手机。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