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第243节枫桥夜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第243节枫桥夜泊 (第2/3页)

册子,对继母说,“什么呀,第一代主人刚死,园子就被儿子输给了别人。”

    “真是啊?”邢菊不由得看看邢芳牵着手的鹏鹏,“荣世鹏你老子创业多不容易,如果你大了敢学坏,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

    鹏鹏正吃雪糕,被吓了一跳,雪糕掉到地上。瞪着眼睛看着三姨,很是不满。甜甜哈哈笑起来。

    荣飞扇着刚买的扇子,喝着矿泉水看着淘气的儿子。鹏鹏有个特点,不愿多说话,雪糕掉了,伸手向母亲要钱,意思他还要吃。荣飞对儿子说,“别吃了,越吃越渴,喝水吧。”鹏鹏摇摇头,继续要钱,甜甜便拉了弟弟去买雪糕。

    “这是典型的富二代啊。”荣飞轻轻对邢芳说。

    “这小子要是学这个园主人的儿子赌博败家,恐怕不是一晚上就能完成吧?”邢菊对荣飞说。

    “何必留着给他败?”荣飞轻轻笑笑,“太热了,我们该回去了。”

    “姨夫,你发现没,这里的每处景点取的名都那么有诗意。梧竹幽居,留听阁,浮翠阁太有诗意了。”

    “古人学问单一,不免沉湎于诗词歌赋,练字的本领今日肯定是比不上的。你看过《红楼梦》没有?不用不好意思,等你高中过了再看吧。曹雪芹肯定来过拙政园的,写大观园题名,未免没有拙政园的影响。三姐,我们回去吧,实在是太热了。”

    南方的热与北方是不同的,因水汽太大,身上总觉的黏糊糊的,很不舒服。在南京时沾了气候的便宜,三天里一直阴雨连绵,来苏州总算领教了酷暑的威严。

    本来准备去狮子林,但回到酒店钻进开着空调的房间,甜甜,鹏鹏以及常静再也不愿出去了。即使荣飞对三个孩子描述狮子林的假山多么有趣也无法打动热坏了三个小家伙。于是下午就在房间休息,荣飞在酒店大堂买了一份苏州旅游手册,对着介绍与邢芳姐妹研究了半晌,晚上去寒山寺是一定要去的,荣飞提出的去华西村也得到了邢芳姐妹的赞同,决定明天打车去。还有一个去处就是水乡周庄,距离稍有点远,但可以从周庄直奔上海,倒也不算绕。

    对于一直希望“重游”的寒山寺也不能等到天黑,因为旅游手册上介绍寒山寺关门挺早,记忆里与邢芳是在黄昏游览这座因诗文而出名的寺庙的,很想重找那份感觉。

    邢菊对寺庙没兴趣,甜甜和鹏鹏跟着三姨留在了酒店,倒是常静跟了荣飞和邢芳,早早到餐厅吃了简单的晚饭,打车去了城西的寒山寺。

    如果没有那首诗,寒山寺不过江南一座普通的寺庙,绝没有现在这样出名。他们是临近闭寺进去的,游人已经不多,寺庙也不大,走的也快,对寒山拾得的传说也没什么兴趣。当然,在碑廊里清代余樾刻在石碑上的诗文是一定要拍照留念的,那是一首著名的唐诗,著名到几乎稍有文化的人就可以吟出来。荣飞为常静照了几张相,让常静给自己和邢芳合了影。

    出得寺庙,荣飞就那首著名的唐诗提了一个问题,“张继是在钟声中看到了客船的到来还是在客船上听到了午夜的钟声?”

    邢芳讲课讲过这首诗,对其背景还是很熟悉的,“中唐诗人张继科场失意,从长安返回老家,坐船夜泊在枫桥下的江中,听着寒山寺午夜的钟声,无法入眠,于是就写下了流传至今的《枫桥夜泊》,不对吗?”

    “一般是这么解释的。后来我细细琢磨此诗,还有不解之处。”

    “这有什么难解的?”

    “就是我刚才的问题。诗人的位置在哪儿?‘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细细品味这两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作者不是刚乘船到了枫桥,而是早来了,否则就很难解释‘对愁眠’三字。”

    “为什么?”

    “那应是个很安静的环境。月光皎洁,江天一色,乌鸦的啼叫传出很远,江上的渔船闪烁着点点的灯火。诗人满腹心事,睡不着,所以才能听见寒山寺三更传来的钟声。如果他是刚乘船来,不存在对愁眠的问题。所以他一定是早来了。”

    邢芳琢磨着诗意。

    “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荣飞接着说,“作者在岸上还是在船上?要我看张继似乎是在岸上,或者说就在寒山寺借宿了,晚上愁怀满腹,出来散步欣赏江景,在夜半钟声中看到又一艘客船驶抵码头”

    邢芳笑了,“没人像你这么琢磨诗的。不过好像有点道理。”

    “诗史相通,古诗中隐含的东西很多,不只是音韵之美。陈寅恪先生就是以诗证史的高手。从香港带回来的他的文集中有一部《元白诗笺证稿》,第二遍都快看完了,很过瘾。他并没有研究张继这首诗,但我试着琢磨,觉得中间很有些意味。比如夜半钟声,据我所知,寺庙一般在晨间鸣钟,所谓暮鼓晨钟嘛,寒山寺为什么在午夜敲钟?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诗人的幻觉?”

    “你可以做考证家了。”邢芳觉得丈夫不去学文真是可惜了。

    “站在这儿,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我的意思是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曾来过这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