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第209节腐败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第209节腐败案 (第2/3页)

研究交通系统干部的配备,程恪提名李声担任市局的副局长,遭到省委副书记、省长齐明远的反对。

    齐省长说,“李声没有受贿是事实。但这个人是个投机分子,动机未必那么纯。为什么不向组织反应?为什么要等到工作组找他谈话才交代问题?我反对程恪同志的提议。交通系统的窝案证明我们的干部管理和教育存在大问题。建议省委以此案为教材,让全省的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要在经济上栽跟头。”

    李建斌书记倒是为李声说了几句公道话,“他将收下的钱全部交给了慈善机构也是不容易的。情况比较复杂,就像专案组的同志所讲,如果他单独上缴赃款,相当于对周围的举报嘛。也不能说是投机,至少对贿赂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个案子反应出很多问题,要认真总结。市局的余向高,省厅的于东健,在组织考察中都是很不错的干部,这次全部栽在了高公路上,很令人惋惜。我要说的是,思想的蜕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各级干部管理部门为什么现不了?飞宇公司反映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李声捐给慈善机构的赃款就远远大于白飞宇的交代嘛。这里面的教训非常深刻,这个案子要一查到底,绝不能出现高建成,干部垮掉的局面。”

    余向高是程恪一直很欣赏的干部,认为有魄力,有能力,结果狠狠扇了程恪一记耳光。因此程恪深感内疚,在常委会上做了自我批评。

    两天后程恪约见荣飞,本来是谈即将开始的纺织厂拆迁的,却跟荣飞谈起反**问题,对余向高的堕落很是痛心。承认这几年抓经济喊的高了些,忽视了对干部的思想教育问题。身居高位的程恪对**问题的认识如此低下令荣飞真是意想不到,禁不住反问,“您真的以为教育可以解决吗?”

    “主要还是要靠教育啊,纪律处最快]分总是少数人。”

    真是悲哀。难道程恪这样具有丰富社会经验和领导经验的干部竟然想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出现透明制约的制度?转念一想,那种可以监督一把手的制度再有二十年也建立不起来。在当前的体制下,谁想去监督一把手简直就是找死嘛。

    荣飞不想再谈这个问题,李声已经正式辞职,虽未向组织移交工作,但人已经到陶氏建筑上班了。总算避开了交通局那个是非窝。而原来反对李声离开的程恪也不再提反对的话了。

    纺织厂改制的方案基本得到职工的认可,但最近有通过正式的渠道(谭先河的报告)反映上来说纺织厂的很多职工无法解决长达二至三年的过渡期的临时住房问题。要求市里给予解决。苗霈林他们给轻工局打了正式报告,报告转到了杨市长手里。这件事比较头疼,所以程恪约荣飞来想听听他有什么好建议。

    而荣飞最近却因李建光的一份关于收购北新国企的一揽子问题和规划的建议颇为重视,准备去北新呆几天。对于程恪所问,荣飞认为市里没有能力解决纺织厂拆迁户的临时住房问题,市里也没有空置的廉租房一类的东西。

    “我觉得纺织厂确实存在拆迁困难。但市里不宜用行政手段解决,而应当用市场规则办事。政策明确后让职工自己去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花不多的钱换一套设施齐全的崭新住宅肯定符合绝大多数职工的利益,政府做到这一步就可以啦。”

    “你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放租金补助。一直到新楼建起为止。”

    “这笔钱谁来呢?”

    “道理上应当由开商出。也就是陶氏建筑。但还是由政府来放比较好,陶氏可以与市里商谈一个标准,由东城区政府或者建设局来出面放。”

    “建设局好一些。”程恪思索着,“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以后的改造中会大规模的遇到,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做好。我希望你抽出时间关注一下纺织厂的拆迁问题。市里初步决定成立一个领导组,由董副市长牵头,公安,东城区,建设局,规划局参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