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第110节对苏贸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第110节对苏贸易 (第2/3页)

存物质,不知为什么不要了。用以物贸易的形式向明华服装换了一批西服,换回的军礼服在东北和华北二个月销售一空。老毛子的衣服除掉式样陈旧外,这笔生意让明华净赚了30万元。

    毕剑康在近一年的对苏贸易中摸到了门路,苏联人(应当说是俄罗斯人)有着与中国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嗜酒,豪爽,不斤斤计较,当然,也有不同于中国人的狡诈。因为金星公司背后是苏联军方,虽然杜波留夫一直不肯透漏金星公司的真正大老板,但毕剑康清楚此人必是太平洋舰队或远东军区的高层。或许杜波留夫等人是其亲戚也未可知。他们不太注意合同的细节,但对付款方式及币种格外留意。最喜欢用美元结算。这点恰恰是明华贸易的强项,在许多外贸公司为美元额度发愁时,明华贸易账户上的美元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然,毕剑康一直采取一些“令人不齿”的盘外招,比如赠送美酒好茶这些俄罗斯人喜欢的小玩意,最主要的是为杜波留夫等人开设海外账户,将每笔生意的3%存入其美元账户。生意是越来越顺利了。

    9月15号,毕剑康从哈尔滨传回惊人的消息,金星公司提出继续飞机贸易的要求,这回是大个儿的安124。以荣飞有限的航空知识,只知道这款在80年代曾打破美国c5运输机最高最重记录的重型运输机生产数量极少,大约只生产了五十余架。87年就停产了。它的母体――安东诺夫设计局将来会归了乌克兰。

    金星公司这回耍了花枪。安124的出口是受限的,但他们却搞到了一架完好的飞机。商定以报废物质的形式将一架完好的安124交付中方,作价40万美元。实际价格谈定为1500万美元。中方需按补偿贸易的形式将余款(美元)打至金星公司的海外账户。

    中**方好像从来没有买过安系运输机。进口的多是伊尔76系列。据说后者更适合军队的现状,对机场跑道的要求也低。搞到这样的大个头不知军方要不要?荣飞没让毕剑康签合同,而是先通过周钦找了梁省长。梁宏闻讯也吃不准,这样的大型运输机的买主只能是军方。省军区是没有大型装备的采购权的。不过梁宏的动作蛮快,当日即回话荣飞,提出要实地看看飞机。消息立即传回苏方,二天后苏方同意哈尔滨公司派员赴苏“验货”。

    兹事体大,军方终于出面了。20号,通过省政府,军方邀请荣飞隆月到北京详谈安124购买事宜。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在即,荣飞久有陪奶奶出游的打算,正值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