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九十七节购房古井巷 (第2/3页)
座城市变成钢筋水泥的森林,与其他城市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城市经营的理念尚未兴起,对城市独特文化的发掘还没有开展,很多可以决定城市未来走向的人物对现代化的理解似乎就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大部分值得永久珍藏的文化古迹都变成记忆,只能在文章中怀着惆怅的心情去追寻了。
古井巷和甜井巷正是北阳市最值得保护的一片民宅。
那家人家位于古井巷靠东口,路北,距文化路也就二十米的样子,荣之贵带着荣飞是从古井巷挂着“宜古斋”绿字黄底牌匾的商铺进去了,伙计说老板出去办事了,马上就回来。现在联系人可没有后世方便,连那种数字式的寻呼机还是刚刚出现,腰上别着个寻呼机便牛逼的了不得。
在等主家的时间里,荣飞将三进院落都看了一遍。准备出售店铺的这家王姓人家占着的是这套院子最南边的一套,随即发现这套院子的正门其实开在甜井巷,不过往北的二进院子破乱不堪了。从王姓人家所占的院子往北走,通过一条逼仄的只容一人通过的过道可以到达北面的院子。不过北面的二套院子里乱搭乱盖严重,看上去住着五、六户人家。屋檐还残留着昔日雕梁画栋的痕迹,靠近屋檐的墙面上还有着精美的砖雕,并未因岁月的风雨和人为的动荡而消除。二进院(中院)正屋和内院厢房的窗户仍保留着北阳风格的格式木质窗,显然是后来装上的一块块的小玻璃在上午的阳光下变幻着颜色。荣飞踱出面向甜井巷的大门,大门圆形,朝北,开在院子的东北方向,站在面朝甜井巷的大门边大概是被特殊时期时期红卫兵破坏的石狮子旁沉思着,直到父亲叫他,说老王回来了。
店主叫王惜福,北阳人,已经退休,原是邮电局的一个小官员。房子是祖上的,正门开在甜井巷,是一个三进院子,最里院是主人的住宅,中院和前院住着五户居民。因古井巷成为古玩一条街,八八年王惜福将临古井巷的房子改造成了商铺,原来是三间的格局,打通便成了一间大商铺。王惜福住的院子的院门还在,但院墙早已拆掉了,东西各二间厢房,算是这套大杂院最宽敞的住户。一问方知王惜福祖上曾做过官,曾是满清同治年间g省的皋司,相当于省最高法院长兼公安厅长,三品高官呢。房子就是那时置的,解放后分给众人,不过还是留了内院。王惜福的独子在澳洲站住脚,准备举家迁往澳洲,最想的还是将祖宅卖掉。
“王先生,我最希望将整个院子买下来。如果你能帮我做做邻居的工作,我可以以40万的价格将全院买下来,包括北面的两个院子。”等父亲给他介绍了王惜福,抛开父亲,荣飞直接向王惜福开出了价码。
“你要出40万将整个院子买下来?”王惜福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的。王先生你的古玩另计。”
“嘿,你买整套院子干什么?”荣之贵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