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四十二节筹备组 (第2/3页)
江跟随井永清去了惠州,宋德福因交接工作未完没有来,罗明理则因汽配公司生产任务繁重不能离开。
井永清在惠州问李德江,汽配那块地够吗?规划就带着,李德江看过了,他回答说如果搞到五万辆绝对不够,总装车间就占去三分之一的地盘了。当初组建汽配时征了1050亩地,觉着够宽裕了,谁能想到形势的发展如此快呢?
问题是五万辆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现在首先是将厂房和生产线建起来,将供应链建起来,争取在18个月后造出样车。这是上面规定的时间表。
原计划进口发动机,然后再与国内的发动机厂家合作生产北阳重汽需要的几款发动机,现在的时机不好,原定去西德考察发动机项目要推迟了。井永清决定兵分两路,他带一部分人去山东,李德江带一部分去广西。首先解决汽车的心脏问题,国内专业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厂家就那么几家。
井永清没有来得及与另外两名副组长商量,指定李德江负责零部件的采购协作工作。和罗、宋相比,井永清和李德江要熟的多。李德江任程恪秘书时算是市府副秘书长井永清的直接部下。井永清知道采购是件实权差事,冲着王林和程恪的面子,就将这件肥差交给李德江吧。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汽车零部件达上万种,哪些自制哪些外协需要周密的论证。外协的布点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接下来恐怕是高密度的调研了,井永清开玩笑地对李德江说,你要做好老婆埋怨的思想准备,没有几万十几万公里的跑路恐怕是交不了差的。
北阳汽配已经生产的零部件当然不在考察之列,虽然轿车和重卡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从难度上讲,轿车零部件的技术含量一般高于重卡。
“好的,我这就草拟计划,争取从广西回来向您呈交一份采购大纲。”李德江对井永清说。
井永清将随员分成两组,一半跟他去山东,另一半跟李德江去广西。
现在要谈谈陆英寿了。
对于绝大多数公务员,升上副科级是最具意义的。因为那是官与民的分野。陆英寿在顺利进入市政府并担任副市长秘书已近三年,却未得到一次在别人眼里顺理成章的提拔。本来在他的岗位是最具优势的。他的同行们纷纷走上领导岗位,不断刺激着他的神经。市政府是普罗大众景仰的所在,身处其中的他却越来越感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赵晓波副市长是个工作狂,每日的工作时间没有在十小时之下的。管了城建后更是如此。原来在农林口,晚上的时间还相对充裕些,现在更不行了。说的难听些,连约会女朋友的时间都抽不出来。不仅如此,赵晓波对身边的司机,秘书等工作人员要求极严,决不准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办私事。为此他的司机小孟受过严厉的批评,差点丢了饭碗。最致命的是赵晓波似乎不懂得关心身边人的前程,当陆英寿的前任,离开市政府到人大工作的赵晓波的前任秘书关于赵晓波的评语传到他耳中时,使他产生了离开赵身边的念头。加上家里发生的一点小变故,当传出从机关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