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调资风波一 (第2/3页)
没有例外?王爱英有两个希望,一是民品室争取到一个指标,她希望说服荣飞留给自己。对这条,她觉得有七成把握,她觉得室里自己跟荣飞这个小科长走得最近。她是女的,而且长相不丑,对男人有天生的亲近力。二是计划处可以争取到额外的指标。77年以来的每次调资,“强力部门”都可以拿到厂长奖励的额外指标。计划处在北重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要有奖励,计划处没有拿不到的理由。唯一的不利因素是严森是新来的,和人劳、财务、生产等老资格的处长比,严森的资望显然差一些。王爱英在找荣飞之前当然找了严森,也找了刘大为。处长们当然不会明确答应王爱英的要求,王爱英也不希望处长明确答应,她要的是加深印象。
荣飞理解此时人们对升资的渴望和超乎寻常的重视。中国工人阶级实在是穷怕了也苦怕了,文革十年,工资绝对地停滞了,虽然物价不动,但生活的时钟绝对停摆了,搞到攒一年的钱买不到一辆自行车的光景。等文革结束,77年企业界开始调资,可想而知是多么受重视了。虽然时间转到了86年,工资水平的上涨显然没有赶上物价的上涨,虽然商店里的商品日渐丰富,人们口袋里的钱却越发紧张了。像王爱英这样年龄的人,夫妇双方的工资总和不足200元,岂能不关注这次难得的升资机会?
小小的民品室,关心升资的不只是王爱英女士。王爱英刚走,张叶生便跑了来,这个三十岁的男人一脸苦相,“荣主任,我得跟你说说调资的事。”他搬了把椅子坐到荣飞对面,“我74年参加工作,十二年的工龄了,转干也三年了,工资才61元。我知道王爱英跟你说工资的事了,她在83年便调了资,我呢?工龄比她多两年,工资却比她少半级!如果这回不给我长,我就没法子干了。”和王爱英的“柔道”相比,张叶生玩的是冲拳,直来直去。
“老张,文件还没有下,现在说这些都早了些。我要的材料整的如何了?”
张叶生负责生产线设备能力的计算。“说实话,我已经没心思工作了。”
“老张,”荣飞不悦地放下手里绘制的图表,“工资调整主要看得是贡献大小,你这个态度要不得啊。干好手里的工作才好说话是不是?”荣飞一口官腔赶走张叶生,召集室里的众人开一个会,开门见山,“长工资的事大家都关心,我理解。但不能让调资冲击了工作。我说个规矩。如果权力不在室里,我啥话不说,如果权力在室里,从现在起,谁再找我谈长工资的事,我绝不会考虑他。”
“主任,你总得听听群众的呼声吧?”张叶生说道。室里的四个人,张叶生是最不服荣飞的,总觉着自己资历老,能力强,这个室主任应当自己干,虽然在竞聘之时提心吊胆了一阵,甚至想路子跟荣飞说上话,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三个月前的心情。
“呼声?是对别人的呼声还是自己的呼声?”荣飞有些鄙夷张叶生的为人,最近不断传出张叶生贪图小便宜的闲话,说他到基层从来没有空手的,即使是空炮弹箱子也想搞一个回家。“我的话不说第二遍。除了刚才说的禁令,谁手里的工作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