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节、华丽的成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二节、华丽的成功 (第2/3页)

    “想不到内地的购买力这样强啊。”电话不断,都是催要订货的。

    “先生们,冷静!”荣飞觉得有必要给几个狂喜的同事泼泼凉水。“记得我说的话吧?这不是什么高技术的东西,内地的仿制能力极强,我敢说,最多今年我们吃个独食,明年冬天,各种牌子的羽绒服将铺天盖地。保持领先的几个途径要认真落实,尤其的质量,千万不要萝卜快了不洗泥。”

    几位香港同胞没停顿最后一句,荣飞笑着解释了一遍。

    “荣先生的话我们一定落实,请荣先生放心。”黄明福认真地说。

    “李董啊,年底我们要考虑增资扩股和股权奖励了。”荣飞笑着对李粤明说。

    李粤明笑的都合不拢嘴了。他在心里计算着,每件羽绒服的净利润差不多有55元人民币,3000件就是165000元。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至春节绝对是销售的旺季,最少还可以生产10000件,那就是55万!投入的资金折合人民币(汇率有些不合适)也不过这个数啊,岂不是一年就收回了投资?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是什么概念?明年呢?内地市场这样大,大城市那样多,今年的生产时间实际上只有四个多月,明年的生产量在全年生产和提高效率后最少翻七八番吧,那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好事全摆脱荣飞这个小财神啊,不,鲁峰那个傻小子才是福星,竟然将荣飞这个财神领进了门,等见了他我要好好奖励他。

    荣飞的记忆里见惯了企业的败亡,无数名噪一时的企业走上被兼并重组或破产败亡的路子,他毕业后工作生活了二十余年的东华机械公司是隶属兵器部的大型企业,是北阳市数一数二的央企,最终仍逃不掉破产重组之路,自己就从事过破产清算工作,自己曾写过一篇如何使企业生命之树常青的论文,发表在省经贸委出版的《企业之声》杂志上。荣飞跟枣林镇的暖气片厂讲的话不过是站在第三方角度上对其提出的忠告,但明华公司确实自己打造的第一个企业,绝不能让其走上那些失败企业的路子。于是他郑重其事地对李粤明等人说,“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想必各位读过。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幸’。我想,这句话用于企业也适用。明华公司不过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狂喜和骄傲的。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如果能生存五十年,它基本上可以进入世界五百强了。为什么呢?大部分企业在它出生的十年内基本就完蛋了。或者破产,或者被他人兼并。产品,市场,装备,人才都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决定性的因素是制度。只有在企业诞生的同时就执行一套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制度,才有可能让企业的生命之树常青。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