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张华 (第2/3页)
工业学院是绝对的名人,上到书记院长,下到新入校的新生,几乎都知道他的名字。“你的意思是社会主义中国人和人之间也是不平等的?”
“难道没有吗?”荣飞微笑着说,“政治思想工作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说实话。只有实话才能打动人。比如,火车上的软卧车厢必须有资格证明才能购票,是不是不平等呢?城市人有诸多的福利保障而农村目前没有,是不是事实呢?农民有退休金吗?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才会产生如此荒谬的问题。”
“荣飞,你的思想有问题呢。你说的不平等是因为社会发展的不均衡而产生的,不是制度的问题。”宋春歌觉得荣飞刚才的话存在政治立场的大问题,“我注意到你写的歌,都是歌颂自由主义的,什么我要飞得更高,请问,组织的力量在哪儿?”
“最烦这种上纲上线了。既然你觉得飞得高不好,那就尽量飞得低些吧。”对于宋春歌这种纯粹的政治人,荣飞记忆里是越来越少了。
同学们轰然而笑。他们第一次见学生如此挑战老师,对于荣飞所讲,大部分人感到新鲜,心想这家伙真实另类到了极点。
宋春歌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荣飞,你要注意呢,你的话存在很大的政治问题------”是什么问题,宋春歌说不清,现在已不是文革了,动不动用阶级斗争一类的帽子压人不合适了。
“写歌是可以的,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她说了一句,算是给荣飞极大的面子,毕竟这小子受到高层的表扬和关注,市委书记知道荣飞,绝不会知道宋春歌。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看看同学们喜欢唱立场坚定的歌曲还是喜欢抒情浪漫的------”荣飞根本不给宋春歌面子。
“那么我问你,出现张华遇到的情况,你会不会像张华一样跳入粪池救人?”宋春歌反击。
“我不会。”荣飞肯定地说,“张华的精神很伟大,很令我佩服且感动。但我不会直接跳进去,因为我没救人的把握,搞不好还要搭上我一条命。我会想办法用工具救,首先要报警,事后会总结为什么粪池能淹死人?是不是需要加装安全措施?比如上面加个盖?以后再不要发生类似的事------”荣飞很怀念梦境中人性的解放,后来将教科书中关于青少年见义勇为的课文也删除了。无论如何那是一种进步。
同学们再次大笑起来,完全无视宋春歌的存在了,连郑小英也忍不住笑了,她感到荣飞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宋春歌大怒,“如果在战争年代,你不是叛徒就是逃兵!这是毫无疑义的。”
“宋书记,现在说了可以的也未必可以,说了不行的也未必不行。白居易曾说,‘试玉要烧三日暖,辩才需待七年期。’汪精卫还刺杀过满清的摄政王呢,当时他就是英雄。”他满不在乎地坐下了。
郑小英将讨论会上荣飞的发言告诉了王林。王林笑过后沉思良久,对郑小英说,“你不要将他当一般的学生对待了。他和你那些学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而且,这种无聊的讨论不要叫他参加了。不过,你还是告诉他,不要乱说。尤其不要在公众场合下发表他那些离经叛道的言论。”郑小英答应了,她从王林的态度感到他对荣飞的欣赏和默许。就是她自己,对于讨论中荣飞的发言也感到极为新鲜,仔细想想,其中不乏真意。
令王建雄最郁闷的是自那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