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93章天命弑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93章天命弑君 (第2/3页)

刻准备在猎物中箭地刹那,为天子喝一声“彩”。

    可惜,羽箭很快落地。

    灰毛兔子,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猎物果然还是赶成一团的好打刘恭对此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开始就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随便瞄了一下,根本没等兔子进入被射击状态。

    想想人家“康熙大帝”的皇太子,五岁随父往景山射猎,连发五箭,就能射中一鹿、四兔,简直是百发百中,自己前些日子的那些小小“战绩”,又能代表什么?

    “何人为朕猎得此兔?”刘恭放下手中长弓,调转马头,对身后的少年们说道。

    待郎中令周亚夫带着几人领命而去,刘恭催动胯下坐骑,目视前方,道:“朕近日读《韩非子》,见其中一篇,觉得十分有趣。”

    这个时候,最靠近刘恭身边的,只剩下一个太中大夫贾谊。

    “未知陛下读的,是《韩非子》哪一篇?”

    “古之所谓圣君明王者,非长幼弱也及以次序也。以其构党与,聚巷族,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刘恭拣着紧要的念了两句,笑问道:“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贾卿以为,此说然否?”

    这是《韩非子.说疑》中句子,显然,这种想法与儒、墨两家的“禅让”之说背道而驰。

    太中大夫贾谊为博士时就曾为刘恭讲经,知道天子有着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去辨析史籍的爱好,看得出在这个本来就有争论的历史事件里,天子肯定会更倾向与“弑君”一说。

    由于高祖刘邦起自平民,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所以在立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朝都十分致力于宣扬秦始皇之残暴,以及关于高祖斩白蛇之类能够表达“天命所归”的传说。

    虽然无法预见景帝之时,辕固和黄生关于汤武是“臣弑君”还是“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