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初豪门:吕氏家族在汉朝建国中的作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汉初豪门:吕氏家族在汉朝建国中的作用 (第2/3页)

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有过战斗,那么其道路的开辟却必须有人完成。也许吕氏就是在这一时刻协助项羽渡河攻秦,项羽当时是楚国上将军,他有权征用刘邦的部队或其盟军。刘邦在西进前曾击秦于白马,此地为今河南滑县,就在黄河南岸,此举的意图是否有迎接吕部回归的作用,已不得而知。应该说这种可能性存在。因为刘击白马为秦二世三年二三月间的事,此时距项羽破秦于钜鹿已过了三月,吕氏从河北前线撤下亦无关紧要。也就是说,日后的刘邦定南阳之战,吕氏也会参加。

    雍齿为刘邦部的叛徒,在秦二世二年时,他背叛刘邦,以刘邦不多的根据地之一丰投降了魏国。刘邦得项梁人力支援后,收复了丰,雍齿就逃到魏国去了。但到了秦二世三年,他又重新加入了刘邦部。刘邦对雍齿恨之入骨,甚至于到了已对雍齿论功行赏后,还不肯宽恕当年曾追随雍齿叛变的丰地百姓。如此看来,雍齿再度加入刘邦部一事,极可能是加入到由吕泽统率的刘部支脉,其时间正是刘邦西进之时。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齿是以赵将的身份加入刘部的,而刘邦在西进途中并未能行进到赵地。据刘邦在鸿门宴对项羽的解释,刘与项的战略分工为,刘战于黄河以南,项战于黄河以北。刘邦及其主力肯定没有北渡黄河,但刘邦的势力又肯定有机会北渡黄河,并在赵地扩大了队伍。雍齿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的。除雍齿外,还有阳都侯丁复亦为在秦二世三年加入刘部的赵将。丁复的加入地点是邺(今河北省邯郸与河南安阳之间),地点在黄河以北。而刘邦部活动的最北区域也只是白马(今河南滑县),且在黄河以南。如此看来,刘部到了白马便折回南方,而刘的盟军吕氏军,则极有可能渡河击秦。尽管此问题的提出实在匪夷所思,但不作此解释,则无法面对丁复加入刘邦部的问题。《汉书》以丁复加入刘邦部的地点为薛,其身份为越将,但未给出加入的时间。很明显,如果丁复是如《汉书》所称以越将于薛加入,则时间肯定是前元年或前二年,之所以不提时间,是因为司马迁的说法是以前三年从于邺而非从于薛。班固以意改《史记》处甚多,《功臣表》尤其明显。而《汉书》对雍齿的赵将身份就没有改,既然雍齿可以是以赵将身份加入刘邦军,则丁复亦可。甚至于丁复就是由雍齿的关系加入到刘邦阵营中来的。丁复事颇不简单,《史记》、《汉书》均标示其受封七千八百户,此人的功劳当在樊、郦、滕、灌之上,居然除《功臣表》外,再不见其有何功绩。可以肯定其或在反秦战事中很有作为,或是因为由赵将转入刘邦阵营,起始地位就相当高,否则无法解释其最后的功劳。总之,由于《史记》、《汉书》的记载出入,丁复是否肯定于薛加入,无法确定。那么,只要刘邦阵营中有赵地的部队加入,其渡河救赵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对于丁复,顾炎武曾经提及,其曰:"楼烦即赵西北边之国,其人强悍习骑射。《史记*赵世家》武灵王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致云者,致其兵而用之也。是以楚汉之际,多用楼烦人别为一军。《高祖功臣年表》,阳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而《项羽本纪》,汉有善射者楼烦;则汉有楼烦之兵矣。"其实刘邦部即使渡河击秦也不违背楚怀王的命令。楚怀王任命宋义为楚上将军,诸别将皆属。表明宋义有权调动楚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刘邦自然也不能例外。而刘邦受命后最初的军事行动,正是帮助援赵楚军打通前进道路。那么刘邦部或者其协同部队过河击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即使在《秦楚之际月表》中,也有刘邦军救赵至栗的记载。只不过刘部至栗本身却与救赵无涉。但其早期行动是救赵行动的组成部分,则毫无疑问。在雍齿与王陵的归属问题上,吕泽为其主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这些人的功劳薄上并没有记什么具体的战功,只有与吕氏有牵连的关系。《张耳陈馀列传》称"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则项羽破秦前的钜鹿下已有三个外国及代地之兵。燕指燕王韩广部将臧荼,齐则非田荣所辖,或为原在赵之田间、田角部,或还有与田安、田都一样,因不满田荣龟缩政策而擅自出兵的齐军。楚字前人以为有误,但应该考虑确实有这么一支或几支部队存在,其或是棘蒲侯陈武部,或是破秦东郡之吕泽、王陵部。总之,吕泽部过河救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王陵确实是吕泽部属的话,吕泽部则又参加了攻击南阳的战斗。至于雍齿,虽然其受汉封有策略的考虑,但刘邦亲口说其功多。以刘邦早先的分封原则,击秦之功居先,雍齿的功多是否包括了击秦之功,则不得而知。只是从道理上来说,应该如此。

    总括吕泽部的作战轨迹,大致为前元年曾在丰、沛、薛、留、亢父、单父、宛朐作战,或也参加了刘邦击胡陵方与之战。前二年,于柘、阳夏(可能还有横阳)作战,或也参加了刘邦军的击东阿、濮阳、雍丘、陈留之战。前三年,参加了攻击东郡战斗(此前或有在横阳及安阳附近的战斗)、平定南阳战斗,或许还参加了救赵于钜鹿之战,攻击武关及秦关内之战。

    二、吕氏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

    有关吕氏在楚汉战争的作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倒是有记载,其曰:"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兵佐高祖定天下。"另外,《项羽本纪》补充提到"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在日后的记载中的吕泽"兵佐高祖定天下"之说皆源于此。此言亦是吕泽在军事上独当一面的重要依据。可以肯定,吕泽在秦灭后的主要角色仍然是带兵打仗。

    那么,吕泽的军事生涯又是如何呢。先,他肯定参加了汉定三秦的战争。汉元年八月,刘邦汉中军击三秦,吕泽参与其事。证据是,位次于汉初十八功臣的蛊逢(又作虫达)当时为吕泽部将,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蛊逢入汉时仅为二队将,属悼武王(即吕泽)入汉定三秦。则吕泽在定三秦时出力甚多当无可疑。《高祖本纪》等均以三秦王中的塞王、翟王为投降汉王,而《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明确记载,旧赵将丁复俘虏了翟王董翳。参加了三秦之战的吕泽旧部可指认者尚有东武侯郭蒙。丁复的部下朱轸。三秦之战在《史记》中着墨甚少,似乎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三秦之战亦相当不容易。刘邦军事集团的所有重要将领基本上都参与了三秦之战。汉军出陈仓时,遇三秦兵阻挡,刘邦甚至于准备退兵,因寻到另外的出路,才重新动进攻的。三秦军队相当顽固,章邯之弟章平兵败后又卷土重来,嚣张的很。章邯被围于废丘长达**个月,就是顽抗到底。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战三秦死事者就有纪成。尽管史料中没有吕泽的事迹,但从其部将的功绩中可以窥出他对克服三秦的贡献。

    汉二年,刘邦率五诸侯兵东击彭城时,吕泽先将兵攻下砀。砀为梁楚交会地,楚国在此的势力或相当可观。曹参等击定陶,攻砀、彭城、萧,不知是否与吕泽有协同之功。砀为刘邦早年起兵之地,刘邦任吕泽攻下砀并经营于彼,显然是非常看重那块旧根据地的。幸亏吕泽在砀有所经营,后刘邦彭城败退至下邑,得吕氏助乃能再度振兴。刘邦收拢残部与项羽相持于荥阳之初,吕泽或仍在砀地。日后,项羽攻下邑,估计吕泽不能当其锋,便退至荥阳与刘邦会合。只是不详项羽攻克下邑的具体时间。据《黥布列传》,项羽击下邑的时间是黥布反时,时间或在汉二年及汉三年之交。果然如此,则其后,吕泽当与刘邦一同在荥阳作战。此年之中,刘邦回关中灭章邯,而此役似有吕泽部队参加。章邯就是受擒于丁复部下朱轸。经此一役,关中获得彻底安定。此前,汉军击楚全力出击,曹参、周勃、樊郦滕灌都出关了,而章邯仍然盘踞在废丘,成为关中的心腹之患。很难想象,刘邦会置章邯于不顾,其一定安排了足以制约章邯的人选,这个人选为谁,已没有任何材料可借鉴,只能从功臣表分析推测。时有陈?者,为入关封侯的为数不多之人,据《淮阴侯列传》韩信语,其素为刘邦所重,且没有材料证明其曾随刘邦出关击楚,当是镇守关中的最佳人选。其次是丁复,丁复入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