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子龙归来 (第2/3页)
”
语气稍顿,李利话锋陡转:“正因如此,他才会忍气吞声地派遣程昱夤夜拜关,主动与我暗结盟,以盟军情报换取曹真、曹休二人性命,并借此向我示好,表明其不愿与我西凉军为敌。实际上,时至今日,我与曹操之间早已是势成水火,誓不两立,毫无信任可言。是以,曹操暗与我结盟之举,不过是逼不得已而为之,纯粹是权宜之计,藉此自保而已。因为他在盟军之孤立无援,且处境险恶,加之众多部将和族人都被落在我手里,这就迫使他不得不以出卖盟军为代价,最大限度地恢复一些实力,从而在夹缝求生存,伺机重整旗鼓,试图东山再起。
今日一战,曹操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大战伊始,他佯作率部参战,实际上仅是派出张扬帐下的数千兵马摇旗呐喊、虚张声势一番,而后便率部退至左翼战场消极避战,静观战局变化。直至袁绍启动地陷绝杀阵之时,他便率领麾下人马伺机脱离战场,逃之夭夭。如此以来,袁绍派给他指挥的孙策和张扬帐下兵马,就被他兵不血刃地纳入自己麾下,据为己有。只要随后他能率部北渡黄河,即可迅速返回兖州,如此便将飞云渡惨败折损的兵马重新补充回来,将自身损失降至最低,等于是在司隶境内转了一圈,既无收获也没有太大损失,实力犹存。
这就是曹操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将一语成谶哪!”
(注:许劭,字将,汉末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各郡名士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听完李利这番话后,陈到若有所思道:“末将原以为曹操不过是个投机取巧的奸猾之徒,此刻听主公所言,方知此贼确实了得。飞云渡一役后,曹操实力大损,入盟之初的八万大军只剩下两万步骑,可谓是损失惨重,朝不保夕。
然而,此次决战之,他非但实力未损,反而伺机抢得数万兵马,一举将兵马扩充到万之众,几乎与入盟时的实力相差无几。最为难得的是。他下手很准,既不抢袁绍、吕布麾下的兵士。也没有对张燕、刘备二人的部曲下手,而是抢了身处河东却将兵马留在河南的孙策和张扬二人的部曲。如此一来,即便日后事情败露,他也丝毫不惧;毕竟江东孙策和河内张扬二人根本奈何不得他,只能是吃个哑巴亏,生生咽下这口恶气。”
“叔至一语的。”李利欣然颔首道:“曹操此人智计百出,城府极深,历来是谋定而后动。罕有草率鲁莽之举。在局势不明之际,他绝对不敢正面得罪袁绍,也不敢轻易招惹吕布。再加上,他与徐州积怨极深,曾经屠戮徐州三郡百姓,是以他不会去抢刘备帐下的徐州兵;即便抢了也没用,因为徐州兵根本不会给他卖命。
至于黑山军么。曹操眼下也不敢招惹,毕竟黑山军人多势众,虽无百万之众,但十几万兵马还是有的;而此次入盟的黑山军仅是一半兵马而已,余下兵马仍旧盘踞在黑山上。另外,黑山距离兖州颇近。一旦招惹了黑山军,便如同捅了马蜂窝一样,日后必定麻烦不断。
如此一来,曹操能够下手的目标就只有江东孙策和河内张扬这两路诸侯。张扬自不必多说,蛇鼠两端之辈。此次公然背叛于我,待战后我誓必诛灭此贼。是以曹操抢夺张扬的兵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江东孙策也是个只占便宜不吃亏的狠角色,他之所以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