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狼多肉少生嫌隙 (第3/3页)
七万人马就够我们喝一壶的。我军能够以一敌二就算不错了,即使我军以一敌三,若想消灭他们,我军至少要折损将近十万人马。那剩下的十万盟军,我军又当如何?
简而言之,如果我军现在与盟军决战,就意味着我军主力战营最少折损一半以上的兵力。一战之下,我军虽然获胜,但总兵力将锐减至三十万人马左右。诸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就意味着我西凉军的实力与荆州刘表不相上下,而袁绍战败之后,只要他能逃回冀州,他手里仍有将近二十万兵马,比我军差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是,凭借冀州五百万人口的庞大数字,他在半年内就能将兵力扩充到三十万以上,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如此以来,天下局势将彻底改变,我西凉军将失去独占鳌头的霸主地位,沦为二三流角色,再也无法震慑各路诸侯,从今往后再也没有诸侯向朝廷进贡纳粮了。”
说到这里,郭嘉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或许诸位在想,既然袁绍可以扩兵,为何我西凉不能再次扩兵呢?那我现在就可以告诉诸位,此战,如果我军大获全胜,那么我们就能扩军,因为我们不但保住了司隶,还攻取了并州,兵马自然会有所增加。
然而,如果我军惨胜,那我们就不能增兵,因为我们虽然获胜,却无力夺回司隶,伤亡十余万将士的战后抚恤将是一笔数额巨大的天数字。再加上我西凉二州目前还在减免税赋之际,且只有不到四百万人口,根本无力扩军增兵。如果战败,那我们五年内将彻底失去进取原的实力,等到五年后,天下局势又将大变,原诸侯的实力将愈发强大,到那时,我西凉军的自身处境将愈发艰难。”
等到郭嘉说完话后,滕霄、马超、铁萧和李挚等人神情呆滞,发呆愣神,彻底傻眼了。
这时,李利与郭嘉对视一眼,既而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
实际上,这番长篇大论郭嘉完全可以不说,因为即使他不说,接下来等到李利说出御敌之策时,必然要向滕霄、马超等将领解释原因,届时同样会说出郭嘉这番话。只不过郭嘉聪明绝顶,闻弦歌而知雅意,提前对众将说清楚利害关系,以免众将对李利的决策心存疑虑,甚至是质疑。然而有了郭嘉这番说辞之后,李利接下来的决策就显得极其睿智,犹如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随即,当滕霄、马超等人还在失神发愣时,李利和郭嘉已经移步堂落座,顾自品茶。
“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奉孝,我还没有下令撤离安邑,你就提前知道了。奉孝之才智,着实令人惊叹哪!”并肩与郭嘉坐在一起,李利赞叹道。
郭嘉谦逊一笑,轻声道:“主公过奖了。事实上,主公虽然还没有正式下令撤军,但今晨的一番安排已经清晰无误地表达出退军之意。其实云龙和孟起将军等人心里也知道主公有撤军之意,只不过他们心有不甘,不愿意承认,不愿意相信而已。因为他们觉得我军根本没必要退让,完全可以和盟军面对面地展开大决战,而且一定能打败盟军。可惜他们不明白主公的良苦用心,退让不是惧怕,而是一种战术策略;舍弃河东郡也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要让盟军诸侯产生摩擦。
区区河东郡根本不够七路诸侯瓜分的,不管他们如何分配,必定有人不满意,一旦分赃不均,就会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继而各怀鬼胎,互相提防。如此一来,好不容易联合在一起的诸侯盟军就会人心涣散,随之影响盟军士气,战斗力骤降。而这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一旦人心散了,即使盟军的兵马数量再多,又有何惧?”
“奉孝高见,此言正合我意!”李利满脸笑意地赞许道,随之君臣二人相顾点头,开怀大笑:“哈哈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