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关东风云战河东(一) (第2/3页)
且占据上风;天下大乱他救过北海孔融,而后又与公孙瓒一起抵挡过乌桓入侵。然而他一直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始终没有一块根基之地,兵不过万,将只三员,可他却隐忍十年都不曾放弃心大志。终于在十年后等到机会,他率部驰援徐州陶谦,又机缘巧合地解了徐州之围,随之蛰伏待机,取得陶谦信任,直到陶谦病死,他摇身一变提领徐州郡,坐享其成!
如此华丽的转变,当世能有几人有此际遇?只怕一个都没有,独独让刘玄德遇上了,当真让人又羡慕又嫉妒,唏嘘感叹不已!”
随着孙策的话音落下,程普、黄盖等人同样是摇头感叹,彼此对视一眼,发现对方竟然与自己一样满脸诧异之色,眼神疑惑不解,想不明白孙策为何要提起这些与自身无关的事情。
“天下诸侯多达十余人,少主为何独独对李利和刘备另眼相看,难道其他诸侯都不入少主之眼吗?”黄盖打破沉寂,疑声问道。
孙策微微摇头,沉声道:“其他诸侯的崛起都与出身有关,亦或者本身就占据有利官位,待天下大乱时立即割据自立,因为他们与我不同。惟独李利和刘备二人的经历能让我有所借鉴,继而从他们身上寻找迅速崛起的捷径,成就我孙策的功名大业!”
“我等愚钝,还是听不明白,请少主明示!”程普接声道。
孙策双眸深邃地盯着闪烁不定的油灯火光,沉吟道:“从他们发迹崛起的经历不难看出,此二人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善于借助别人替自己扬名。等到名扬天下之后,再因势利导,抓住每一个机会,迅速崛起。相对来说,我更欣赏西凉李利,此人的所作所为很对我的脾气。虽然偶尔手段阴损晦暗,但大多数事情都做得光明正大,敢作敢当,不失为铮铮铁骨的好男儿。我等此番前来会盟,一则扬名,二则解决一些私人恩怨,我很想看看李利到底与常人有何不同。竟能逼迫公瑾投效于他!”
说完话后,孙策缓缓起身,不紧不慢地走向后帐,边走边说道:“夜色已深,四位叔伯回营歇息去吧,明日辰时三刻进兵东垣城!”
“诺。我等遵命!”程普、黄盖四人躬身施礼,既而若有所思地缓缓离开大帐。
————————————————————
天气略显阴沉,若隐若现的阳光消极怠工,敛起应有的光和热。
北风吹拂大地,卷起尘沙、落迎风飞扬,飘飘荡荡洋洋洒洒。
细沙迷人眼,落炫舞姿。
秋意渐去。寒冬将至。
东垣城,南门。
“呔!滕霄狗贼,你竖起耳朵听好喽!速速开城乞降,饶尔不死,稍有迟疑,胡某定叫尔等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
城下一百五十步开外,一名盟军将领横刀立马于南门前。仰头对着城楼上的守军将领叫嚣喊话。实际上,他根本不认识安邑主将滕霄,只是听说滕霄数日前率部进入东垣城,便下意识认为此刻站在城头上观望的一众将领间那个壮硕将军就应该是滕霄。
不过他虽然放声喊话,口叫嚣得厉害,实际心里却十分忐忑,手长矛不时舞动几下。生怕城头上突然放冷箭,害了自己性命。毕竟他可不是先锋大军的无名小卒,也不是无知无畏的愣头青,深知安邑主将滕霄可不是好惹的。那绝对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是西凉军赫赫有名的悍将猛人。怎奈先锋大军孙策遣他前来叫阵,军令难违,他虽知滕霄的虎威,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搦战叫阵。
说起来,此人在先锋大军颇有来头,地位不低,他就是袁绍任命的讨贼郎将,白波军第四号人物——胡才。白波军排在他前面的三人,分别是:韩暹、杨奉和李乐。
在胡才身后百步开外,近五万先锋大军早已列阵以待。三万白波军一分为二,护持在孙策本部一万千余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