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海纳百川容者大 (第2/3页)
此前对蛮军作战截然不同,毕竟并州是我大汉疆土,周瑜将军所面对的敌人都是经过天敕封的大汉官员。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周瑜将军眼下还只是左郎将、北伐军主将而已,官阶不够,说出来的话自然份量不足,很难招降并州各郡郡守和刺史。故此,主公眼下可以将北伐将领的战功暂且记下,待战后一并赏赐,唯独周瑜将军例外,必须赐予他一定的权限和官职,并赐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如此才能确保我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取并州全境。微臣斗胆谏言,请主公三思。”
在贾诩的详细阐述,他始终以微臣自居,俨然将李利视作君王。其实不光是贾诩如此,李玄、李儒和郭嘉等人同样以臣自居,藉此向李利表明心迹。
自从李利升任骠骑大将军之后,便已位居三公之上,随后又得到诏令,乘銮驾、持天剑,代天罚罪,其地位之高、权柄之盛,已然不逊于帝王,惟独欠缺一尊王冠而已。是以李利身边的一众亲信谋士,无声无息改口,常以微臣自居,而李利似乎从未注意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称谓,对此不置可否。不过李利麾下将领却没有改口,仍然以末将自居,显然是叫习惯了,远不及臣谋士心思细腻,注重细节。
贾诩这番话倒是提醒了李利,确实应该给予周瑜应有的官职和权限,否则于战不利。
稍稍思量后,李利轻轻颔首,微笑道:“和言之有理。周瑜领兵在外,此前面对的都是蛮军,官职大小倒是无关紧要,如今转战并州,的确需要足够份量的权限,否则并州各郡太守未必相信他作出的承诺。时不我待,必须尽早决断,以免耽误并州战事。”
话音稍顿,李利对李挚吩咐道:“传令李玄,请旨敕封周瑜为安北将军、武乡侯,全权负责并州战事,北地郡、安定郡和汉阳郡等三郡郡府兵悉数听从周瑜调遣。敕封鲁肃为并州刺史、都亭侯,主持河套、并州政务,整编郡府兵,施政法令与凉州相同,尽快恢复民生。
另外,传令周瑜,命张辽率领五千金猊卫由并州上党前来安邑大营,征调许褚、陈到、何曼等将领随军前来安邑。命令去卑从匈奴战俘挑选两万控弦之士,组建朔风战骑。与张辽一同返回安邑,军前听用!”
“诺,末将遵命!”李挚躬身应声,当即转身离去。
目送李挚离开,贾诩神情微变,诧异道:“主公,此次敕封周瑜将军的官爵似有不妥啊!这都是李暹少将军的官爵。此番改赐周瑜,岂不等于无故罢免了少将军的军职?”
“呵呵呵!”李利闻言后,哑然失笑道:“我这个弟弟眼下正忙着大婚呢,根本无暇顾及军政,何况他是北地太守,只是挂着安北将军之名而已。此次北地郡遭遇蛮军入侵。他负有一定的责任,之前没有处罚他,现在正好秋后算账,一并惩处。”
说到这里,李利欣然笑道:“这两年他政绩尚可,却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待此战过后,将他调离北地郡。好好歇息一下,给他三个月时间大婚成亲。这些年他一直跟着我东征西讨,几乎从未停下来歇歇脚,饱受奔波之苦。如今他终于成家立业了,我作为长兄,岂能无休止地驱使弟弟效命疆场?”
贾诩若有所思地轻声道:“主公所言不错。少将军十五岁跟随主公征战沙场,一直以来不曾有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无怨言。如今大婚在即,少将军确实需要休整一段时间,等到大婚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