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2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82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 (第2/3页)

谦交好,便借机招兵买马,招揽徐州谋士。结果陶谦得知细作密报后。立即停止粮草供应,并下令广陵太守赵昱严加防范孙策,从而迫使孙策不得不率部离开徐州,转而依附袁术。

    而袁术则是汲取徐州陶谦的教训。收留孙策时便将其父孙坚留下的部将全部收到自己麾下,并缴没孙策的兵权,留在帐下听用。这就意味着,只有袁术命令孙策领兵征战时才会下放兵权,闲暇时,孙策手里根本没有兵马。

    如此以来,孙策在袁术帐下的处境可想而知,这才是真正的寄人篱下,远不如他此前在徐州栖身时的处境。只是他当时依附陶谦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投奔袁术帐下之后,才恍然发现徐州陶谦对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时至今日,孙策也只能蛰伏待机,暂时替袁术卖命。

    除此之外,他别无它途。

    脑海想着孙策如今的困顿处境,李利顾自摇摇头。

    世上从来就没有人生来就能成功,必须经过一次次挫折,让人在挫折吸取教训,从而一步步成长起来。眼下孙策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就是如此。或许正是他连番碰壁之后痛定思痛,才让他渐渐成熟起来,既而在蛰伏几年之后,伺机脱离袁术,攻取江东,打下东吴基业。

    梳理一番思绪之后,李利便将此事放下,不再替别人操心。因为江东孙氏兄弟的命运如何,与他李利毫无关系,而他也不会插手干涉,任由孙氏兄弟折腾。

    李利从未想过趁着孙氏兄弟困顿之时将其除去,自始至终都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世间有些事情并不是杀人就能解决的,就比如现在的孙氏兄弟。杀死孙策和孙权二人,就一定能够免除后患吗?恐怕未必!

    所谓时势造英雄,亦或乱世出英雄。即便孙氏兄弟现在死去,难道江东之地就不会再出现一个像孙策那样的强势诸侯吗?除非李利现在有能力迅速扫平天下,攻占江东,否则杀死孙氏兄弟又有何用,分明是多此一举,图一时之快而已。

    在天下大势没有明朗之前,擅自除去与自己相隔千里的任何一个诸侯,都是徒劳无功,没有实际用处。因为你占据不了这块地盘,除掉一位诸侯之后,随后就会再冒出来另一位诸侯取而代之。这种事情绝非妄自揣测,而是一定会发生,因为乱世之心怀大志的野心家不在少数,否则天下何以混乱至此。

    因此,只要孙氏兄弟眼下不与李利为敌,那他自然不会妄动刀兵,也不会对孙氏兄弟下手。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李利从来不做,也从不认为杀死孙氏兄弟二人就能永绝后患。

    此外,还有一人与李利、马超、孙策三人是同龄人。那便是庐江周瑜周公瑾。不过周瑜眼下名声不显,暂居居巢长一职,仍在蛰伏待机之,与孙策一般无二,故暂不细表。

    ――――――――――――――――――――――

    步府正堂正放着一张圆桌,此刻桌上摆放着个盆碟,三荤三素外加一坛酒。

    步府老夫人坐在主位上。左右两侧坐着李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