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吟风弄月,同道中人 (第2/3页)
非但不听我言,反而迁怒于我。如此昏聩之人,我实在是不堪受辱,于是辞官离去,返回颍川老家读书,待来日再择明主!”
说罢话后,郭嘉端起一盏酒一饮而尽,随之自饮自酌。几盏酒下肚,他脸上仍旧浮现着心忿难平之色,眼神有些迷茫,似是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十分忧虑,不知该何去何从。
“我听闻颍川氏族名士大多前往兖州投奔曹操,不知奉孝为何不去?”再次陪郭嘉饮罢一盏酒,李利轻声问道。
郭嘉神情微动,随即怅然若失地说道:“早年黄巾动乱之时,颍川氏族大多受过曹操的恩惠,是以对其观感甚佳,愿意投奔于他。又因曹操同样是出身门阀,代表氏族势力,因此颍川氏族弟纷纷选择投效袁绍和曹操,其荀家更是兵分两路,两头下注,生怕家族利益受损。我郭嘉与他们不同,彼此虽为同窗好友,却家道落,出身寒微,更不曾受过曹操恩惠。此前我之所以投奔袁绍,还是族兄郭图执意举荐,我推却不掉,不得已而为之。不承想确是明珠暗投,袁绍其人虽是四世三公,却是徒有虚名,根本不足以成大事。”
或许是因为心情忧郁,又饮了很多酒的缘故,说起自身能力之时,郭嘉显得颇为自负。
李利微微颔首,陪着郭嘉一盏一盏地饮酒,其间他示意李玄先行离去,把楼下郭嘉的两名随从安顿一下。
“奉孝此番辞官回家,只怕有些不妥,如今天下纷乱,烽烟四起,贤弟安能静下心来闭门读书?何况贤弟既已入世,就说明贤弟早已完成学业,胸怀壮志,腹藏韬略;如今颓然回去,心绪不畅,并非上上之策。以为兄之见,贤弟不如随我一起游历一番,既能放松心神,又能增长阅历见闻。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呢?不知奉孝意下如何?”李利一边与郭嘉对饮,一边轻声提议道。
“呃?”郭嘉半醺之抬眼看着李利,颇为意动地说道:“昌兄所言不错。只是家母身体孱弱,身边又无人照料,小弟心甚为挂念。唉,兄长盛情,小弟虽有心同往,无奈俗事牵绊,无法成行,如之奈何!”
“呵呵呵!奉孝既然也有此念,照料令慈之事便交由为兄来安排。明天我便派人将令慈接到为兄府。由贱内亲自照顾,半个月内便可办妥。不过奉孝还需手书一封,以免令慈牵挂,如此以来,贤弟便再无牵挂,可以和为兄一同游历天下了!”李利笑声说道。
“这、、、、、、”郭嘉神情惊愕地注视着李利,眼神极为犀利。既而低头沉思,半晌没有说话。良久之后,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对于昌兄来说,似乎世间很多事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不知小弟能为兄长做些什么?我想兄长如此慷慨地帮助小弟,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草率之举。因为兄长看起来并不像轻率之人!”
听到郭嘉的话后,李利欣然而笑,颔首说道:“贤弟所言不错。为兄没有济急天下的财力,断然不会逢人便慷慨解囊。有道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眼下我只有一事相求,便是邀请贤弟与我一起走完接下来几个月的游历之旅。至于往后嘛,贤弟去留随意。为兄绝不强人所难!”
“看来小弟没有理由拒绝昌兄的好意了。”郭嘉沉吟一声,既而欣然点头说道:“左右无事,小弟便随兄长走一遭,顺便长长见识!”
其实郭嘉此话说的言不由衷,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