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6章】 经略长安(上)1/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36章】 经略长安(上)1/2 (第3/3页)

老大人对此事兴致极高,天天催促属下着手修建,还要招募天下名士前来授学。属下对此事至今毫无头绪,不知从何着手。其二,主公所说的烈士,属下也是一知半解,至今尚未形成法令,没有向全军颁布。其三,如今主公与李傕的关系一直僵持着,按照主公的意思,李傕将军往后要接管天下各州政务的。但是,如今朝很多政务都积压在属下的案头上,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处理,还请主公明示。”

    “呵呵呵!”李利笑着对李玄说道:“筹建太学之事其实很简单。天就在长安,可以直接下诏征召天下名士前来授学,为了避免有人推诿不奉诏,诏书上可以言明厉害。建立太学乃是留名青史的大好事,关乎我大汉之国脉昌盛,直接影响后代孙的前途。那些名士若是不奉诏,则可以直接颁布诏书,向世人阐明其行径,贬为庶民,发配南海蛮荒之地服徭役。而他们一旦奉诏前来,那一切就由我们说了算,应该教授什么学问,必须按照我们指定的科目传授。近期我会撰写一些竹简,主要是初学者和学者应该学习的内容,将作为初学和学的教习科目。

    下诏敕封蔡邕为太学院长,领太太傅,位比三公。太学府将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学、学和太学。初学学期不定,主要是识断字;学,可以学习诸百家,不受科目限制,但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忠信仁义,明白事理,学期四年。太学就由征召的名士传授,学期三年。太学的学府也不用大费周章的修建,把董相国生前的太师府修缮一下,然后划分三个学府即可。

    武威讲武堂,我会亲自主持学府的初期事宜,学府暂定于龙骧李府,在城外修建两个简单校场,以作训练之用,军各营统领担任老师。另外,下诏征召一批各州郡比较有名的武将和避世的名将前来授学,方式方法与太学大同小异。此外,太学生可以由学转入讲武堂,武学生也可以进入太学,互利互通,希望将来能培养一批对我西凉军有用的人才。

    至于学费和其它一应费用,元忠可以针对时局酌情制定,尽量定高一些,否则烈士遗孤免费入学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不要担心没有学生,随着我军逐渐发展壮大,很多豪强缙绅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我们,不请自来,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至于元忠提出的烈士,我给出的定义是:凡是为我西凉军的发展强大和繁荣昌盛而献出生命之人,就是烈士。眼下烈士的入选范围仅限于全军将士,等到我们真正强大之后,就不再局限于将士们了,士和普通民众亦可成为烈士。

    最后就是我和叔父之间的问题,后天邀请叔父前去龙骧李府一叙,我当面和他深谈一次,希望能化解他心郁结。此外,元忠眼下不必理会朝送来的政务,你只管处理好西凉二州的政务即可,其它州郡根本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内,不用我们操心。”

    李利对于李玄提出的三个难题信手拈来,一口气说完,间毫不停顿。显然,他对这些问题早就有所考虑,可谓是深思熟虑,胸有成竹。——————(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