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茶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九章 茶商 (第2/3页)

劳吗?我陈七混了很多年,对这块地方很熟,不知道您需不需要向导?”

    刘铭和李谷国相视一望,眼里都是诧异,这转变太快了吧,看来有钱就是爷,今古通用。

    刘铭摇摇头:“不用,不用麻烦。”随即便迅速进城,却不知官差眼神冰冷却又贪婪的扫过他们的口袋;城门口的其士兵俱都看不到,连上来检查的人都没有,武备松弛到了极点。

    推着茶叶,准备先找个地方住然后再将茶叶处理掉。能不能处理掉茶刘铭一点不急。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陆羽的记述,他认为神农氏是中国第一位发现茶的饮用功能的始祖,西周鲁国是最早饮茶的地方,故而山东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山东消耗茶叶很多,然而产茶却不多,也不甚有名。

    刘铭带来的茶叶成色好,系统出品,绝对精品,所以他一点也不怕卖不出去。

    走进莱芜,明显不同于那些小乡镇,生机断绝;这里却人气旺盛,来来往往人潮涌动,特别是不宽的街道两旁摊点众多,一路走过去刘铭打开眼界。

    吆喝的小贩,招揽着流动的客人,讨价还价等等各种声音交杂。摊点上有糖瓜、羊枣、枣糕、梨等等,最多的却是香肠。

    香肠又称南肠,产地在莱芜丝口镇,用当地所产“莱芜黑”猪肠、猪肉,经刮肠、切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等工序制成,人称“香不过的老南肠”。刘铭兴致勃勃的买了一大推,这玩意可以在船上吃,比他们搞的腌肉好吃多。

    听小贩说莱城盛产“三辣”――生姜、大蒜、鸡腿葱以及蔬菜、粮油等农产品。莱芜的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与生姜、大蒜、大葱一起并称为莱芜的“三辣一麻”,麻辣九州,香飘四方。

    刘铭听得小贩口水四溅,又买了一大摊的花椒、生姜,李谷国等人却惨了,不得不背在身上,茶车可没地方放东西了。

    傍晚即将来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