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兴教育 (第3/3页)
,然而原料配比如何,刘铭不清楚。
和造纸一样,虽然可以造但造出来的肯定难堪一用;还需要以后慢慢改进,目前能造出来就是进步。
玻璃制造刘铭懒得管,直接告诉陶瓷厂地技师方法,让他们自己试验,看能不能造出来,同时丢下大把的黄金奖励引起众人的探究心理。
教育非重在建筑,还需要大量的有实际效果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师。刘铭当初搞的夜校,虽然当地的印第安人多是进去看看热闹,学的人不多,然而在那种环境确实出来了一些人才;
他们大约都是20左右,思想灵活,初步掌握了汉语,对于很多问题已经有自己的思考。刘铭将他们作为了第一批正规学校的老师和管理者。当然还有华人移民,作为华人对汉语当然有天生的优势。
大约二十多个秀才愿意到学校教书,刘铭便把他们安排在了学校。学校虽然未建好,但是已经开始开课了,大多在村庄里,刘铭当初建的时候还有很多空着,所以临时拿来当教室用。
想当初刘铭小学的时候也是如此,那时候小学还很破,常常刮风下雨就会有倒塌的危险;有一次真的塌了,学校又不能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便在村民家里上课。
学校教材是刘铭编的,和后世的学校一样小学五级,分为了语文、数学、体育、艺术;语文,数学,体育还好,刘铭基本上可以编出来;比如语文,刘铭插入了大量的儿童寓言、神话和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至于艺术刘铭就无能无力了,没有编教材到时候就让老师随意发挥了。
每一本教材是珍贵的,因为纸张都是用的巴拿马抢的,并不多,基本上每个教师只能用一本,学生没有;至于教育器材比如粉笔,没有,这里比中国贫困山区的教育更艰难,教师只能拿着木炭来写字了。刘铭不是神,对于这些也无能为力。
强健其体魄,开启其智力,作为了教学目的,足够了,其他硬件以后慢慢提升。学校提供午饭晚饭,免费的,刘铭把上学作为了义务教育,规定10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必须上学,对于城主的规定要求,众人无法抗议,倒也没有什么不乐意的,只是有点奇怪为什么非要上学。
刘铭没有解释,教育为本,当教育普及了人们自然就懂了;就这样龙城的教育如此艰难的开始了,至于效果也许至少得等一个二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