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兴教育 (第2/3页)
的小孩还是无所事事,虽然当初刘铭办了座学校和一些夜校,但规模太小,而且都是刘铭亲自教学。
后来事物多了他根本没时间去了,所以教育也逐渐荒废。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
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开启民智,是国力增加之根本。借鉴于清末的新式学堂,刘铭准备新建三级学校。大中小三等,即大学、中学、小学;兴教育对于财政来说是巨大压力,特别是义务教育。不过刘铭不怕因为目前他最多消耗粮食,然而粮食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本就没有问题。
20万人口,有大约4万到5万左右的适龄上学青少年。他们并没有作为劳力使用,常常闲在城市中;如果不重视会对龙城造成巨大影响;四万多人,至少得十个学校才能包括。
刘铭也没有想一下子将所有人都塞到学校去,先把年龄小一点的集中起来管理;
学校的兴建倒是简单,龙城不缺空地,而且建筑材料也充实;大约一个月可以建一所大型小学。刘铭在龙城南部比较清静的地方作为选址,1万多平米的土地都用来作为学校的地址。
由于是平房所以建筑面积比较大;移民来的同胞中有些老人曾经作为长工给士绅建过房子,刘铭让之来监督工程。
学校预计修70个教室,和一个运动场地,还有20间办公房。房子按照最简约的构造开建,由于有水泥工程速度超快。大约一个月大致的房子建好,房梁也安上了。
不过窗子成了问题,本来按照传统做法窗子就用纸窗,可是龙城的麻纸太粗糙了,擦屁股都嫌咯着了。麻纸目前应用不广,刘铭当初配方不合理,导致纸张无法写字,还大量堆积在库房。
刘铭想了想准备一步到位,直接将玻璃搞出来。玻璃在欧洲秘方早已流传出来,原本为威尼斯商人的暴力工具,如今欧洲人基本都能造了。只要学过高中化学的都知道玻璃是怎么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