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大集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大集市 (第2/3页)

当然不会放任自流随即把这个项目收归到龙城所有。为了支持陶瓷产业的发展刘铭把它列为与铁厂和纺织厂同等重要的地位,后来甚至还专门在龙城的学校开了一个陶瓷班,希望感兴趣的人来学习将之发扬光大;

    后来龙城的瓷器确实在自由的氛围下一举突破各种难题,取代中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瓷器产地。当然这是后话。

    纺织厂的事还需要麻省的人来协调处理,毕竟麻都是产于那里,要整合好才能开工。制麻布前文说过,技术上没有难题,各种小型机械刘铭其实在巴拿马城采购过,要知道西方的主要布匹很大一部分是麻布,对这方面的机械他们也研制很多。

    不过呢绒制品也是英国人贸易的主要产品,他也采购不少,这东西摸着挺舒服的且挺保暖。

    铁厂的事关系到龙城重要问题,刘铭对之比任何事都重视;以前他熟悉高炉炼钢的流程,但是理论和实际有巨大差距大,而且当初还有水泥没有制出来,所以最开始刘铭只是用原始的方法熔铁水;

    如今水泥从麻省运来大量,每月有一到两吨,产量比以前提升不少;虽然没有现代工厂日产几吨那么夸张,也暂时满足建造高炉的需要。

    有大量实践经验的贺家伯,自从上次露脸过后刘铭便惦记上了;借着铁厂招人的机会,首先把他拿来当免费劳工使用;虽然他不懂现代高炉技术,一脸憨厚但并不意味着他迟钝,反而对刘铭的新式炼铁锻钢的方法很感兴趣,吸收也很快;

    虽然有些专业词汇让贺家伯无法理解,但他大致明白了刘铭的意思。说是现代炼钢技术,其实怎么可能。最多搞出个十九世纪的炼钢技术,距离现代还差得远。不过现在说什么都还早,只有等实体高炉建好再说。

    刘铭按照中型钢厂建设,产量设计为年产5000吨;5000吨甚至是个初步难以达到的数值;清末十九世纪张之洞大练钢铁建成东亚最大的钢铁厂,年产量也不过10万吨;但是现在后世国家年产已经达5亿吨。

    这个钢铁厂需要多少人运作?刘铭估计了下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