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码头造船 (第2/3页)
过系统种的稻田倒是很好收,稻田的功能齐全,不过龙城居民种的就不好说了。龙城居民自种的稻子,种了近三个月,用的是系统稻田的种子,就产量来说,应该可以达到亩产七八百斤。
不过工具问题又提上日程。铁矿区打铁的几个人,现在基本只能敲出比生铁稍微好点的铁,没有风箱,没有基本的打铁技术,出来的铁,不是太脆,就是太软,勉强可以用。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小时候刘铭还曾见到过。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
上次刘铭指导农民打造了一些铁,给自己打了把斩马刀,质量很一般。毕竟刘铭不是铁匠,没有经验,即使他懂得炼钢工艺,在目前也是无济于事。
这些学徒不顶事,打造镰刀的事刘铭又得亲自上场了。挖铁矿的农民中找出上十人,按照刘铭的指导打造镰刀。俗话说,天下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在火炉旁打铁,高温炙烤,非一般人能忍受。
刘铭虽然没动手,只是站在一旁指导,他都热得脸上通红、直冒汗。十个农民都**上身,挥汗如雨。反反复复的敲打,加水淬火,不时冒起水汽,兵兵乓乓的声音奏响着。
为了能早日打好镰刀,刘铭成了工作狂人,日日夜夜在铁矿区,指导农民工打铁。
半个月时间打了两百把镰刀,虽然不够锋利,用它收割稻谷足矣。这时阿夏骑着马赶来铁矿,刘铭听到马鸣,出来看见阿夏,这才发现自己又在这里呆了很久。
自从回到龙城,刘铭就马不停蹄,忙于龙城的事物,还没有与阿夏单独接触过了。阿夏从马上飞跃下来,刘铭看着阿夏两湾秋水,心里一阵愧疚,拉着阿夏的手轻拥入怀。
好半天阿夏才反应过来,从刘铭怀中脱出,正经的对刘铭道:“刘,有好多部落到了龙城,想要大量换我们的粮食,不过你不在众人不好决定。现在他们都堵在城镇门口,等着你去下决定。”
刘铭有些吃惊,上次部落大会交易过一些大米,然而大多部落只是尝尝而已,满足好奇心,他们的食物结构并没有改变,以肉类、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