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何去何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何去何从 (第2/3页)

军队战斗力;四是要加大贸易聚集财富提高经济实力。这四件事只能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在合法的外衣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力争二到三年产生效果。

    理清思路后侯大勇先在难民中开展工作。难民大多安置在郑州以北、黄河以南的荒地上随着安置工作顺利进行流入郑州的难民近千户达到五千多人。郑州先前筹得粮食八百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约一百二十斤。八百石约九万六千多斤但是分到每个灾民头上就很少了。

    侯大勇再次到各大户、寺庙中去筹粮好说歹说连哄带骗半威胁再加上出了一些军粮又筹得三千多石粮食虽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有点总比没有好。

    然后郑州府出了告示在各县设立了自愿的捐粮点凡是能吃的能用的均在捐赠范围之类。当时民众多信佛大多愿意行善事积功德捐粮还是比较踊跃。设立捐粮点十天后各捐粮点总共收到捐赠粮食近二千石、还有钱币七百多贯另外还捐有一些衣物、生活用品和蔬菜种子。

    在唐代以来户籍制度已很严密侯大勇在沧州立下战功获得刘三庄园后就在沧州登记入户成为大周朝正式一员以前没有户口只能算是黑户。

    大周户籍主要包括户口、土地、赋役三项内容规定三年一造。凡季年正月上旬各县主管户籍的户曹官员携带本县上两年所造的手实、计帐到州府去造一州之籍籍依乡、里次序逐户登记每户以户主为记其姓名、年龄、性别、丁中、户等、身分若有官勋;其次登记家庭成员(包括良、贱民);最后还登记当户应受田数、已受田数、未受田数。

    造籍一式抄写三份以乡为单位粘接成卷。粘接处骑缝写上某州某县某乡某里籍州、县名上各盖州、县官印以杜绝改换作弊。制作完成后装潢一份送尚书省户部两份存州、县籍坊(库)。造籍后三年内的人口滋生、死亡、没落、逃亡、新附及奴婢买卖而引起的变化既要在每年一造的手实、计帐上登记也要在下次造的新户籍上附注明白。

    侯大勇为增强难民的归属感命令凡在郑州分得荒地或在郑州有营生的都可入郑州户籍并令各县户曹官员加紧登记。难民流落郑州后意外获得一份土地还得到活命的粮食大部分难民愿意留在郑州入户。如此一来郑州竟多了九百多户四千多人。

    此举令泽州、潞州、晋州、沁州和代州等地官员十分不满因为户部每年的考核中人口增减是重要内容当时劳动力不足人口增加是地方官员的重要政绩现在人口流失到了郑州令这些地方官十分恼怒于是想尽各种花样伪造一些户口以提高政绩。

    侯大勇带着杜刚、陈猛等二十多中亲卫从郑州出先后到了汜水、荥阳、密、新郑等县视察难民安置工作。

    侯大勇没有和各县打招呼都是到了各县后才去找来县令、县丞和县尉一起到难民安置区以免他们弄虚作假。走了几个县总的来说还不错粮食、种子和农具基本到位虽说房屋大多是临时搭建条件简陋但基本生存条件已经具备。

    九月天气酷暑已过秋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