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卷第721章【黎明前的黑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卷第721章【黎明前的黑暗】 (第2/3页)

是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在这样的情况下,验收通过率再高,甚至达到95%、100%,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南湖省的工作刚告一段落,安在涛又临危受命被派去东北,头衔仍然是“国务院工作组组长”。事实上,“组长”是安在涛除“局长”之外最常用的头衔,这或许也是安在涛最不想要的头衔――每当他变成“组长”时,也往往意味着一起矿难事故的产生和一段焦心的旅程。

    2008年4月份,《经济日报》在头版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安在涛――痛并奋斗着》

    “安在涛大概是2007年以来全国骂人最多的官员。就像他那些言犹在耳的‘狠话’,他那张冷峻的面孔也让人过目不忘。2007年9月临危受命以来,这位国家煤监局局长目睹了整个国家近一年来此起彼伏的矿难,因此在这张面孔上面,公众可以看到痛苦、愤怒和疲惫与日俱增。”

    “在以前担任东山省房山市市委书记的时候,安在涛的风格并非如此,那时采访过他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雪莉说他看起来心态平和,高大英俊,气度儒雅。这种变化是因为他得一次又一次直面血淋淋的矿难,频密的矿难与安全事故使他的心灵与精神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央视主持人雪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有专家认为,我们的安全监察体制历来纵横交错、条块分割。在煤炭行业,实行的是垂直监管,非煤炭行业的安全监管则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以煤炭行业为例,如果全国的煤矿安检要像美国那样一年进矿山检查4次,安检人员的配置起码要增加30倍。”

    “这种弱势局面造成了安监部门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情况,经常是停产整顿指令下了,封条也贴了,但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手段和后续措施。安在涛在处理一起矿难时向记者感叹道,‘我们安全监管单位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正因为这样,这个壮志不已又疲于奔命的国家煤监局局长,滋味复杂地告诉央视主持人雪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半夜来电话一般没什么好事情。”

    “在安在涛履新的这大半年中,他除了四处奔走做救火队长,怒斥不良矿主和官员,他还在设计着一些更为长远的治本的规划。他上任后推开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把每个矿工的死亡赔偿金提高到30万以上,这一措施已经逐渐开始在一些矿难中实施。他期望通过这种处罚,可以使矿主们宁可拿出钱去预防安全隐患。”

    “一个更大举动是试图以2年时间还掉几十年来的安全欠账……还建议修改刑法、安全生产法、煤炭法中有关事故罚款的条款,以加大对发生事故的煤炭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他同时建议国家应当重视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

    ……

    ……

    5月11日,为了确保奥运会平安举行,营造“和谐有序”的舆论氛围,在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下,安在涛代表国家安监总局和煤监局主持召开了全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深入体制改革会议。

    会上,安在涛慢慢抓过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