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走向辉煌第713章【安全帽上的遗书】 (第3/3页)
治疗,从医院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苟平简单按照材料通报了相关信息,然后是很多记者的现场提问。多数记者的问题都聚焦在了三个方面:其一,孟家湾矿难到底有无瞒报行为?其二,事故的真正原因;其三,问责处理情况和善后赔偿。
安在涛和苟平、陈紫光三人分别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在新闻发布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安在涛突然向站在一侧的李月茹扫了一眼,然后朗声道,“媒体朋友们,下面,我请大家看一样东西。”
李月茹小心翼翼神情凝重地双手持着孟家湾煤矿遇难安监员夏明海的拿顶写满遗书的安全帽走了过来,另外几个工作人员开始现场分发关于这顶安全帽及其遗书的拍照复印件。
现场的闪光灯噼里啪啦地闪烁着。
安在涛缓缓沉声道,“同志们,这是一份非常震撼人心和特殊的遗书――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100元,我欠陈曙华100元,我欠韩泽民150元。我在信用社给周吉生借1000元,王小文欠我1000元,矿押金650元,其他还有工资。莲香带好子女,孝敬父母,一定有好报,我一定要火葬。”
“这是一位遇难矿工的最后留言,”安在涛一字字念完了夏明海的遗书,念着念着,不禁潸然泪下,“假如这些遇难矿工,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的儿子、我们的丈夫和父亲,我们怎么想?我们怎么办?……矿难不治,还会有更多的矿工兄弟,将在巨大的恐惧中死去”
安在涛的声音慷慨而又哀伤,现场所有记者无不动容,不少女记者激动地泪流满面,哽咽出声。
写在安全帽上的遗书,震撼了所有媒体记者。而在第二天的媒体报道当中,除了对矿难本身的信息阐述之外,绝大多数的记者新闻采写点都落在了“安全帽遗书”上。
其中,以南方周刊的报道更为感人和具有新闻辐射力――《卑微的伟大――一份写在安全帽上的遗书》
“这是一顶遇难矿工的安全帽。帽外檐用粉笔写着: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100元,我欠陈曙华100元,我欠韩泽民150元。我在信用社给周吉生借1000元,王小文欠我1000元,矿押金650元,其他还有工资。莲香带好子女,孝敬父母,一定有好报,我一定要火葬。帽子的矿灯上方,‘夏明海遗书’5个字赫然在目。”
“2007年9月14日下午,南河矿业集团孟家湾煤矿一号立井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数百名正在作业的矿工被困井底。9月17日清晨,救援工作全部结束,218名矿工不幸罹难,309名矿工成功获救。夏明海就是遇难矿工中的一个。”
“2007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新上任的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兼煤监局局长向媒体记者们念出了这位普通矿工的遗书,他泣不成声,会场上一片唏嘘。”
“事后接受采访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成员,国家煤监局办公室主任马晓强流着泪说:‘这就是我们一线矿工的生活,你无法不流泪。”
……
……
“安全帽上的遗书”感动了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媒体报道的当天,互联网上就掀起了“为孟家湾矿难遇难者家属捐款”的浪潮。有媒体牵头,社会各界纷纷响应。
当天下午,全国总工会郑重宣布,向孟家湾遇难者家属捐款100万元。随后,南河省总工会也作出了捐款50万元的决定。
南河省委省政府、南州市委市政府、南河矿业集团公司上下的领导班子成员,当天也同时举行了捐款仪式,号召机关干部对遇难者家属进行捐助。安在涛也参加了南州市委市政府的捐款仪式,在仪式上公开捐款人民币5000元。
也是在当天,正在燕京进行经济投资考察的巴西华侨华人促进和平统一联合会会长、旅居巴西的华商朱玉郎先生,也通过燕京媒体宣布,向孟家湾矿难遇难者家属集体捐赠100万元。
似是为了支持安在涛的工作,远在燕京的龙腾集团的夏晓雪和孟菊也作出了捐款的决定。两女以龙腾集团的名义公开表示,将立即派人携带资金和各种生活物资前往孟家湾煤矿为遇难者家属捐款捐物:向每个遇难者家属捐款2万元和生活物资一宗,同时宣布可以面向遇难者家属里的适龄青年提供就业岗位,接受遇难者直系子女进入龙腾集团所属的成员企业工作。
如今的龙腾集团家大业大,分公司、子公司和各类控参股企业遍布国内各地,南河省南州市就有两家。这两家企业的高管已经奉总部的命令赶来孟家湾煤矿慰问遇难者家属。
18日下午,安在涛正要主持召开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全体会议,突然马晓强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伏在安在涛耳边轻轻道,“安局长,总局办公厅通知,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张建民同志已经从燕京出发,正在赶来孟家湾煤矿的路上。”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