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出巡 (第2/3页)
放在丰云,想来对江和平也不会有什么恶感,在稍稍愣了一下之后也轻声说道:“应该还可以吧。”
江和平给了已给谢意的表情之后,两人就往面包车走去,林峰其略略拉后一点,待江和平上了车,他才跨上去。刚上车,车门还未完全关上,就听到曾思涛说:“和平同志,你告诉我,是你这个市委书记说话不起作用呢,还是我这个市委书记说话不起作用?”
在林峰其看来,曾书记是发火了,但这火发得很温柔,听上去,像是在开玩笑。
江和平自然知道曾思涛的意思,连忙走到曾思涛身边,低下头,弓着身子,说,是我的错,我向书记检讨。
曾思涛说说道:“你站在这里干什么?低头认罪?人家峰其还要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呢,你这样站着,怎么开车?”
因为江和平站在走道上,拦住了林峰其的路,林峰其只好站在他的身后。整部车子,只有他们两个站着。林峰其突然觉得,江和平应该是异常尴尬的。这种尴尬,不仅是因为受到了曾思涛温柔的批评,还因为曾思涛在暗示叫他坐下。
曾思涛实际上很不喜欢这一套,但是下面这些官员,对迎来送往极其重视,最怕的是一点点礼节上的差错,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官运。也难怪他们如此谨小慎微,处于县一级,上面随便哪个部门来个人,都是他们的领导,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每天迎来送往,见的人多了,谁能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出问题?如果仅仅因为接待时的一句话,就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那实在太不值了。偏偏官威难测,一个官员就是一种偏好,谁能搞得清哪个官员喜欢哪一种风格?下面只好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宁可做过火受到批评也绝对不能因为没做到位而被某领导记在心里。
他初来乍到,下面的人对他的行事风格也不太了解,求稳妥,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之前的领导都这么做,在他屁股还没有坐稳之前,在晋州的行事规则不是由他主导之前,他也不能表现得太独行特立,该入乡随俗的时候还是得学会变通,所以他虽然言语之间带着批评的味道,但是实际上却是给了江和平很大的一个面子,曾思涛的意思是让江和平在他旁边的位置上坐下,坐在这里,是一个很高的待遇了。江和平显然颇善于应付这种场面。点点头说道:“我离书记近点,更有利于作检讨。”
待江和平坐下之后,曾思涛问江和平:“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江和平说道:“书记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我考虑先休息一下,由我和李在绪市长汇报一下丰云的情况,然后吃午饭。视察安排在下午。我们选择了七个点,不过下午的时间会很紧,七个点不可能都看,具体选哪几个,由书记定。”
曾思涛考虑了一下,说道:“不需要休息了,我们抓紧时间,先去看看丰云的科技园吧。”
丰云方面事前得到了通知,做好了安排。可市委书记就是市委书记,曾思涛一句话,下面的计划就得变。听曾思涛说直接去科技园,江和平立即拿起了手机,拨通了李在绪的电话,仅仅说了一句:去科技园,便挂断了电话。
丰云的科技园是丰云市市委书记江和平从京城跑回来的项目。但初期建设资金就被晋州市里挪作他用,搞石东升主导的政绩工程,使得江和平倾注满腔心血的科技园几乎变成了空壳子,这也是江和平和那边开始离心的根本原因。
正是科技园奄奄一息的这幅模样,眼看着科技园就要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江和平才对小城镇综合配套工程试点那么上心,巴巴的上门请求他能出面帮忙在京城争取一下。
曾思涛也询问了一下,丰云由于准备没有人家充分,条件也不及人家,几乎已经出局了,这个事情基本上已经定案了,要推倒了重来,实在太麻烦,并且从项目的规模上来说,还是科技园更大一些,所以曾思涛让江和平跑了一趟京城,拿下了科技部中小型创新科技产业开发的这个大项目,在见识了曾思涛的能量以及敏锐的目光后,江和平的心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科技园交通很便利,区位优越,距晋州市区仅四十公里,距离晋州国际机场仅三十多公里,距火车站五公里。
下了高速,又驱车从国道拐入去往科技园的公路,刚刚进了路口,就见前面黑压压站了一群人,彩旗飘飘,横幅一道接着一道,曾思涛就微微皱眉,市政府只来了一辆车。自己轻车简从。江和平搞出这么大阵仗。江和平能干是能干,未免有些浮夸。
曾思涛也能理解,倒是没给江和平脸色。下车和颜悦色的和各级干部握手问好,在一众干部陪同下,曾思涛视察了园区,听取了江和平“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技依托、群众受益”的工作汇报,丰云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科技园管委会主任何明勋对科技园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