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 两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九章 两难 (第3/3页)

书记批示后再怎么也得有些收敛,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光是下面的人不听招呼,“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却在主席台”。他们呢身后没有人,决不至于这么肆无忌惮。

    而这个。在主席台的人,就是林江省省长边爱民,或者说是边爱民说代表的这一个,群体,这是他绕不过的一道坎。

    边爱民是地地道道的林江人。不但出生在林江,成长在林江,而且求学在林江,工作在林江。在他人生的六十年中,边爱民离开林江的时间很少,可谓真正的土生土长。

    边爱民从林江大学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林江省的一个钢铁锰矿工作。不久被提拔为股长。十余年后的。边爱民出任**林江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仕途开始真正起步。也就是十年后成为副省长,代理省长。省长,从默默无闻的一个普通矿工做到省部级高官,边爱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升迁,但却一直坚守在林江。长年浸淫在林江,边爱民的性格写满了林江汉子的特点:做事踏实执著,说话算话一诺千金,喜欢亲力亲为和一竿子插到底,为人谨慎,但外表看来却又大开大合,富有男子汉豪爽特质,给人以容易接近的感觉。而在省长的位置上边爱民一干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先后辅佐五任书记。有趣的是,林江历任一把手的任职时间最长的为查两个月到三年,最短的只有一年半年。这其间的味道实在多。

    林江当地有个,说法,说中央早就看出了林江的玄机,曾经试图改变。派来了书记、省长,效果不明显,于是后来只派书记市长原产。将就着混吧,看看你疯狂到啥程度。但书记来了好几茬,最后都只能感叹:林江水太深,看不清!不得不向中央请求离开。

    虽然坊间的这种说法多少有点夸张,但是说的却是实情。到任的省委书记恐怕多少都觉得力不从心,这肯定是不争的事实。

    何明国也很清楚,如果他也从这里黯然离去,那么他就是到此为止了。作为。汽江和林江直辖的活字典。作为当地的父母官之一,说巡洞兄对林江黑社会不知情,任谁也不会相信。而且,作为一省之长,边爱民至少也该负有失察的领导责任吧。但是,边爱民就是能历经风雨而不倒。他不仅任职地方雷打不动。且官职也从副省级升到了正省级。这很奇怪!除了说明边爱民确有能力外,也能证明他在林江根基深、在中央有背景。

    曾思涛的高票当选,对于何明国来说也是打开了一扇窗,对他老说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其实当初他对于曾思涛的到来,其实也是多少带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曾思涛的到来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关紧要,曾思涛胜了固然是对他有极大的帮助,败了,对他来说也不至于有太大的损失。所以他对曾思涛在楚汉的支持是有,但是力度却也就是一般。但是曾思涛胜了,那他就得重新审视曾思涛,要在自己的心里给曾思涛重新定位了。

    现在曾思涛在楚汉捅开了一个窟窿,他何明国也可以跟着曾思涛捅开的窟窿纵深展。

    曾思涛收到何明国的这个意思之后却是有些犯难了。站在何明国的角度,曾思涛也能理解何明国的不得已,一是他现在是骑虎难下,二是他也必须要找到一个大的突破口,才有可能突破这些地头蛇的防线

    但是曾思涛心里也清楚,楚汉的这半年的磨砺,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不管是经验和教,他需要总结的东西实在很多。

    特别是这次人大选举上的事情,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有惊无险,结果是出乎他预料的好,但是这里面也暴露出他不少的问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一次他是真正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处境当中,如果不是事先所做的一些工作奏效,他真是有可能在楚汉沉沙折戟。

    既然这些人在楚汉能够强势到一些人都不愿表达他们正常的诉求,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定是不会放弃和他的角逐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政治斗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不到一定的程度,绝不会妥协。不过对方连接几次受挫,对方也到了输不起的程度了,就是想要在对自己使大的绊子。想要对他再起攻势肯定也是要再次进行周密充分的准备。才会进行,再次期间,在工作等各个方面制造一些小障碍,肯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曾思涛很快就感受到了对方策略上的调整,对方不再是事事都很他唱反调了,比如平抑房价,提高困难人群的生活费的问题上,都采取了迎合的姿态,给他唱起了赞歌,甚至还有人喊出了曾青天,但是曾思涛知道这不是对方投降了,向他示好,而是很毒辣的一招。

    一“捧杀”尽管曾思涛事先可能预估了这会遭到有些人的反扑,但他可没有想到有人会喊;这些呼声确实有善良人们的善意希望,但是那些希望他“倒掉。的人,也在高喊。在共和国木出于林,风必摧之,“捧杀。绝对是一个很高明的手法之一已

    曾思涛现在的处境是上面还有郑家铭,他风头太盛了,郑家铭会如何想?对方如此做,是想离间他和郑家铭之间的关系的意思,

    所以曾思涛开始刻意的在一些问题上降低了调门,多做少说,他的这一举动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失望,有人说他这是以当选市长就要同流合污了。的确有些人喜欢作风“强硬。的领导人,喜欢听些豪言壮语,喜欢用情绪来分析社会现象。可惜的是。现实是复杂的,只有用理性去思考,才不至于被外表所迷惑,不被感性所欺骗。

    要是在这个。问题上再捅一刀。恐怕“曾万岁”这样的东西都会出来了。这绝对不是他的胶想。曾思涛不是不想对这样的东西采取措施,但是他现在在楚汉也仅仅是刚刚站住脚,仅仅是站住脚而已,和杨东学等人相比,他依然是弱势,如果再去触动这么一大批的既得利益群体,恐怕最后的结果是打虎不成反而被虎伤了。要是在这个问题上再捅一刀,恐怕“曾万岁”这样的东西都会出来了。这绝对不是他的臆想。曾思涛不是不想对这样的东西采取措施,但是他现在在楚汉也仅仅是网,网站住脚,仅仅是站住脚而已,和杨东学等人相比,他依然是弱势。如果再去触动这么一大批的既得利益群体,恐怕最后的结果是打虎不成反而被虎伤了。

    何况要解决这样的大难题。动静肯定就小不了,他要是动静搞得太大。也有来自他同行们的猜疑和顾忌,倘若他日后在仕途上还有所进步的话,那么这些人不得不预估自己可能面临的结果。个别高级别官员可以不把汹涌民意当一回事,但是他们却不得不顾忌出现一个嫉恶如仇的上司,担心今后的日子也不如现在这般惬意、风光了。在官员中的那些“普世价值”者,又怎能坐视不管呢?因为他们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这不是解决的矿山,而是自已的利益。他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也肯定会出明确信号:要么跟“我们。、站在一条线上,要么被“我们。联合起来打掉。

    但是从策略和时机上讲,他太需耍收敛一下自己的锋芒。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办事的人,是不会哗众取宠,不会沽名钓誉,有的情况下甚至不惜自我牺牲。哪怕是被人一时误解。他有意把自己“贬低。成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也是想在前进的道路上,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实力,避免引起对方警觉,减少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打击损失甚至前功尽弃。适当的隐忍是明智之举。这是真正的韬光养晦的典范!

    但是,曾思涛又不能得罪何明国,这到底耍如何做才能周全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