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你打我闷拳 (第2/3页)
“这是青庄所独有的“花菜”用来和锄鱼做成的“
曾思涛尝了一口,滋味可是极为鲜美,本来偏爱吃辣的曾思涛也忍不住赞不绝口。
“这万三肘子和万三蹄膀,,是不是和那什么沈万三有集关系?”
曾思涛前世是做销售的,历史上比较成功的商人知道不少,记得历史上有一个叫沈万三的商人,富可敌国,似乎就在这一带的。但是又有些拿不准。
叶玉晓笑吟吟的点点头:“思涛真是学识渊博,漆万三正是青庄人。沈万三是明朝初年的人,精于田产管理又善于开商业资本,短短数年就累积起了雄厚的财富,在南京他爽快地答应为大明朝筑造南京城城墙三分之一,此举一时朝野震动。”
叶玉晓微微叹了一下:“只是沈万三虽然在商业上精明,但是游离于政治之外,在政治上却有些糊涂,不明白政治上的险恶。他如此大手笔,把皇帝朱元障都比下去了,让皇帝怎么想?后来朝廷的据对打了一个打胜仗,他乐颠颠的又拿出一笔巨款要搞赏军队。却这下朱元璋勃然大怒了,你算个什么东西!敢在联的面前抖富,于是下旨杀头,后来又改旨为流放云南。青庄是沈万三的出生之地,被流放的时候,就希望能回来,但是沈万:始终没有能够回来他长枷铁镣南行万里,最终客死他乡。”
曾思涛听着叶玉晓的讲述,知道她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给他讲讲沈万三这位青庄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不过是她的一个引子罢了。
曾思涛笑着说道:“是啊,有句话说军人不宜参与政治,但是军人绝不能不懂政治。这话用在企业界同样合适。”
曾思涛这话等于是委婉的规劝叶玉晓,不要把杂志社的烙印打得太深。
“是啊,不懂政治不成,离开政治也不行,离政治太近了也不行,这其中的火候,就连鼎鼎大名的商界奇杰胡雪岩也无法参透啊。”
胡雪岩,一个在商人中奉若神明的名字,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清末时,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古、俄罗斯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驻近两万头,活动地区遍及咯尔咯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的。相当于现在的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其资本十分雄厚,号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它是本土最早的巨型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跨国公司,它凭什么做到基叶长青,而且不是一家家族企业,它堪称亚洲商业股份制企业的鼻祖,也最早实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它的内部最早上演了经理人同股东间的权力斗争,也最早采用了最先进的现代企业激励制度一管理层持股。虽然大盛魁有不少亮点,但是大盛魁是做边境贸易的,在当时封闭的中国,走私肯定获利不菲,在打击走私力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大盛魁应该说参考意义不大。
曾思涛认为目前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胡雪岩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时背靠的清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
还有重要的一点,让人佩服的是,胡雪岩既和外国人做生意,也敢于对外商起挑战,胡雪岩大办蚕丝厂,耗银近两千万两,但是生丝价格具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于是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雪岩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一千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一品顶戴。被赏黄马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抚腕叹惜。胡雪岩风流成性有不少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被勒令抄家之后,胡雪岩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从中也可以看出胡雪岩的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