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车让人的地方 (第2/3页)
央党校的教员们肯定是优中选优。即使如此,他们……洒着非同般的压力。堂校有向戏言!,“学员是党校聊毛”
每次课前,坐在下面的省部长、市长拿着教务部的教学评估表对教员的教态、理论观点表述等逐项评分。曾有人在课堂上强烈反对老师意见,最后把老师轰下去,也有人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不对自己口味。把老师告到教务部。全校每学期结束时都会公布学员对教员授课的评估分,教学评估简报到各个教研部、室。他们教研部也有规定,教员教学评估分低于各班平均分的。将被暂停在该班讲课,所以教师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能留下来的也肯定是非常优秀的。
后来又开创了邀请外国人到党校演讲先例的。中央党校的大门一开。许多外国政要、社会贤达竞相踏足,每一位到访者都非常重视这场演讲。毕竟,在这里举行演讲,被外国政治家认为“更有直接的效果。”
这所特别的学校,不仅在外国人眼里有特殊的能量,对于中央部委官员来说,来中央党校做一次讲座。可能比开几次全国电话会议更有利于落实某项工作。因为坐在下面的多是一方诸侯。
但是,要是因为这个就认为在中央党校上学是轻松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中央党校上学,绝不是轻松的事。学员的学习方式就相当具有挑战性毒不仅限于课堂和书本。实践和调研也是重头戏。各种进修班还要分出、班,一个进行常规理论、实践的学习,另一个则安排了具体的调研课题。学员先要根据兴趣或特长组成课题组,针对相关课题先进行一个,月的上课讨论,再进行一个月的实地调研,最后形成调研成果,优秀成果可以直接上报中央。
进入这里学习的高级官员,也处于被相对“隔离”状态,带秘书乘座驾都不被允许,除节假日,党校学员一般不能随意外集,如要外出,需提前申请,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请假必须经过批准。厅局级学员的宿舍早上六点开门,晚上十一点关门,党校对此有严格的管理,过十一点进校必须登记。就算没出去做什么坏事,谁也不愿自己的名字老出现在晚归的记录簿上。
完成从官员到学员、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是中央党校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点不管是部长还是厅长无一例外都必须要遵守。踏入中央党校校门第一周,每个官员都将接受一次闭卷的“摸底”考试,考的就是马列基本理论。
对于省部级的官员来说,管理还稍微宽松一点,像曾思涛上的中青后备干部班的管理就更加严格,学员一进校便拿到一份马列经典的基本书目,包括《资本论》、《反杜林论》等经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读完。
并且中青后备干部班的学习。中组都有专人参与各节讨论课,全程观察学员表现。曾思涛听说,曾有学员因课上表现不佳,学期未满就被中组部叫停学习,曾思涛知道这对于那被退回去的官员意味着什么:那是对其政治前途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中央党校学员最独特的收获,就是能够直接感受中央领导层的作风,听到高层各项决策的内情。也是各地方官员看重中央党校学习经历的原因。
学员们最期待的是每周五一次的大报告,基本上是全校学员集体参加。党校可以邀请来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像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高官都经常来客串“老师”。报告的信息量很大,使学员对国际、国内最新形势,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更加了解,更好的理解中央的各项决策。
曾思涛所在的这期的中青后备班共有六十一名学员,很多都是各地市正职的书记市长或者直辖市的区委书记区长,只有少部分是省里的厅长局长的,年纪多数都在四十岁上下。三十岁以下的除了他曾思涛外。别无他人,所以他在这批人当中也是最引人瞩目的之一,而在这群人中最活跃的无疑是来自粤东吴林的市委书记尧长弓了。
曾思涛京城有人还是不一样。还没到学校,这一期学员的背景他几乎都了然于胸,就像这个尧长弓,虽然不是什么名门后代,但是却是得到原来粤东的元老的赏识的,这个元老素来就是共和国最顽固的地方势力之一,有时候连上面也拿那些蛮子没有办法,所以对其是很不感冒却又无可奈何。
三月一日,党校正式开学,在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林校长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强调特色社会主灿里论体系是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全体党校学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