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妥协立足 (第2/3页)
,得到廖喜峰和葛玉书的支持,开始开展工作。
那么他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妥协是一门艺术,曾思涛现在就是要实践这门艺术。曾思涛上任后的调查研究基本结束了,他要找葛玉书汇报汇报。
突破口曾思涛已经选好了,那就是工业园区,龙江的工业园区就在码头边上不远,主要也是考虑到运输方便,和市里的开区比起来规模要小不少,曾思涛认为叫做中小企业工业园更合适,不过区里的人觉得叫工业园比较有气势一些。
工业园区最后地落脚点在招商引资上。要想成功地招商引资。除了优惠政策之外。还要尽快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相应地配套措施。解决企业融资难等等一系列地问题。曾思涛对于这些都做了很详细地说明。特别强调政府部门地作风必须要改变。不管是本地企业也好。外来企业也好。大力扶持私营经济地展。政府部门不但是管理者更是企业地服务者。吃卡拿要地风气必须坚决地纠正。要切实改变作风。要为企业地展创造良好地展环境。不然就是引进资金或企业来恐怕也难以留住。
曾思涛提议政府这边要和区委那边协调。切实整顿各部门地作风。二是区里要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区长挂帅。
葛玉书倒是被曾思涛搞得有些愣。区里不是对招商引资工作不重视。就是市里除了曾思涛拉来个华泰房地产。市里都还没有一家外来资金地工业企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有什么用?
“现在我们这样地内6城市。招商引资地难度比较大。加强一下领导是必要地。但是招商引资地方向在那里。从哪里招?从哪里引?这件事情大家要群策群力。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嘛。”葛玉书不置可否地说道。
“玉书区长说得很对。展经济是一个全局性地牵涉到方方面面地问题。关于从哪里招。那里引地问题。可以动群众。比如有海外关系地。要动员海外地亲戚朋友回家乡支持家乡地建设。省里其他地方要沿江而下地运输成本比较高地。可以在这里设点生产。一来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二来也可以拓展省外市场。这是我们地重点。我这里倒是联系到了一些企业。但是如果很多东西没有改善。人家来考察了。吓跑了就可惜了。”
曾思涛表示可以去找到企业来考察。这就是曾思涛地杀手锏。龙江还是有地理优势地。不过要想从其他地方拉人来投资。难度也是比较大。就是整个四河。外资都很少很少。毕竟外向型企业谁也不会跑到这里来。
曾思涛也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他可以去拉企业来考察,人家拿着钱,想拉去他们去投资的地方多了去了,不表现出诚意来,人家凭什么非要投入到你龙江?那人家不投到龙江就是投资环境的问题了。
葛玉书一听曾思涛能拉回企业来考察,顿时喜出望外,现在都是经济挂帅,曾思涛要是能拉回投资者来,对他这个区长来说也是很好的一笔,曾思涛给他先请示汇报,这是给他送政绩来了,有机会能拿到政绩谁会拱手往外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