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丝绸面料 (第2/3页)
反正没有做过,权当实验,我拿了十个茧,烧开一锅水。把这些茧放进去,就这么煮起来。指头大小的蚕茧在水中慢慢膨胀变得松散不复此前的紧密。
为了让锅内的水温不再继续升高,我把铜锅从火边挪开一段距离,只要水里还不断有气泡冒出就行。煮了约半个小时以后,茧已经不再增大,估计也煮得差不多了,先看看效果吧。
冷却后捞出一个茧,我试着从上面抽出一根丝来,却失败了多次。每一次把蚕丝抽出一点点。马上就断掉了,十多次以后,终于把我的耐心耗尽,一怒之下,把这个倒霉的蚕茧捏在手心里一揉。圆圆的吞茧立即变了形。可是就是这么一捏,居然让我发现了蹊跷。蚕茧外面的散乱地丝掉了下来,内层才是连续的细腻的蚕丝!
这次我不再乱来了,找来一个绕麻线的木锥,我把一根蚕丝绕在上面。轻轻地往外抽,一点点地把这个蚕里的丝抽出来。这一次成功了,直到把最里面的丝抽完,发现几乎就是由一根丝组成了整个茧,而且再也没有断过。这项水磨功夫花了我几乎整个上午,也不知道这个蚕茧抽出来的丝究竟有多少米,估计总得有好几百米吧,绕在线锥上只得薄薄的一层,细得让我担心弄断,却并不像我想像那般脆弱。
这时候我开始有点明白后世所说的“抽丝剥茧”是什么意思了,大概蚕地外层是抽不出丝来的,需要把外层去掉,才能够抽出里面的丝来。
接下来的工作很是烦琐,我实在没有耐心一个个地把所有的蚕茧煮好剥开抽丝,若是我一个人做这项工作,非得把我烦死!看来这项工作天生是由妇女同志们承担地。考虑清楚这一点,我让土鲁从匠作区麻布坊里找来几名“优秀仿织工”,在我的指导下,用五个线锥一齐开始抽丝。
所以说劳动人民地智慧是不可小觑:刚抽到数米,一名纺织女工突然感叹:“好细的线!要是用来织布的话——”。我在旁边一愣,差点跌倒:“没错,就是用来织布的!”
“啊!——”这下子轮到几位纺织工张大嘴吃惊了。
后面地事情就不需要我指导了,我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