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 活字印刷 (第3/3页)
学校一直在沿用,连太昊诸城和姜氏、公孙氏诸部族都广泛采用,已经是太昊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在“一笔不正,即须重铸”的高标准铜活字面前,还是显得粗糙多了。
这批新教材立即让太昊学校的教师们爱不释手,加上精心排版的封面上“《太昊律法》”几个大标题也让人耳目一新,连上律法课的教师都对其他教师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这让其他课程的教师既羡且妒,随后在其他教材的排版工作中,教师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太昊新教材的发行工作比我预期的大幅提前。
首批教材的印刷量每本只得3000册左右,基本满足太昊学校目前所需,毕竟太昊的教学体系还远不如后世繁杂,虽然已经不只”四书五经”,但也没有到要让我提出为学生减负的程度。
但太昊印出新书的消息以信鸽的速度迅速传递到了各城,甚至各部族,很快,负责太昊书籍发行的礼部长老们就接到了各城发来的鸽书,要求立即为他们准备足够多的书籍,各族、各城的长老和学校教师代表将在近期赴太昊城采购新书。
太昊城内的纸张骤然紧张,我不得不让大元城迅速将那边产出的存纸调到太昊来,而土鲁得到消息以后,没等我交待,就自觉地带着徒弟们开了工,将铜活字的量再放大了五成,这才得以满足一时的排版需求。
太昊12年7月,粟苗已经开始抽穗,而稻谷也开始扬花的时候,一批批的代表们终于抵达太昊城,散发着墨香的太昊新书通过这些代表团流向各城各族。
太昊学校内的教师们这时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忙着教学,而是向各城的教师代表们解释才学到的一知半解的知识,毕竟他们也才从我这里得到关于新书的基础培训,远远地谈不上掌握,更难以开展有效的培训。
这种情况下,太昊律法的销量最大也就是情理中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