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 人口问题 (第2/3页)
族人带来了一些蔬菜种子,据说是近年来大元城栽培野菜后得到的良种。叶片肥厚,味美多汁,看来开春后又有口福可享了。
春播之前,鸽书传来消息,函谷关已经基本具备规模,现在需要地是派遣常驻的战士,并且按木驼地建议,函谷关往姜氏的一侧正在扩大建筑范围,修筑成一座小城的规模。估计能够容纳3000人的样子,准备用于和姜氏那边开展贸易,还建议让太昊城中移居一些族人过去。
消息在城中发布发后。最为积极的是那些有家人在函谷关搞建设的家庭,还有的家属是在运城或大夏城。最后报名的家庭大约有400户,约2000人的样子。
过年时,加上返城地族人,城中也不过就13000人口,大量族人在过完年后就赶赴铜码头、大方城等地,再加上搬出去这2000人,城中一下子不到万人,许多里巷为之寂静下来。看来这些年太昊不断的在外建城,尽管人口已经有较大增长,算起来整个太昊城加上迁出去的人口都有2万多了,却只在城中剩下近万人地规模,这样的结果并不很符合我地预期。
太昊城有特殊的意义,当围绕太昊为中心的一系列城池建设起来以后,太昊应该进一步成为诸城的中心,或者以后建国的首都,以现在的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是时候致力于增加大昊的人口了,原来的婚姻法里,所缺少的就是相应的人口政策这一环。
现在正好一时无事,我开始和长老们讨论如何增加太昊的人口,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生育!
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很需要我去强调,原始人的生育年龄特别早,一般在15、岁就开始生孩子,而且没有任何节育的措施,只要生活条件允许,生的孩子一定不会少。但以前人口增长慢的主要原因,是小孩子的存活率低!
我到大元之前,根据族人的描述,最多有20%的小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