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 太昊船模 (第3/3页)
明白,造船是一项何等浩大地工程。
“族长,俺们这点人手根本不够啊!”风舟诉苦道。
“不用担心!”我拍拍他地肩“叫人到少昊去,告诉赢济――我要的人手得给我送过来了,这一次我先要100名!”
少昊族人在赢坷的带领下到了码头边此时“太昊船模”已经通过了下水测试,正在“开发办”里检验渗水的情况。
“这就是族长所说地‘船’?”赢坷对这个东西颇感举趣。
太昊族长无所不能,造出点特别的东西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个两米多长的东西究竟能做什么用呢?
“坐在这个‘船’里,就能轻易地渡过大河,以后少昊到太昊更方便了!”风舟在一边解说。
“这么小的东西能渡过大河?”赢坷瞪大了眼睛。
呵呵,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大河,过两年,我还指望它能渡过南方的大江呢!
“这么小的当然不行,可是我要做的更大得多!少昊族人会参加这个工作,将来的船是这个模型的5倍以上!”赢坷对这个说法没有概念,制造“模型”的方法在原始时代还太超前了一些,但后世的许多大型装备、建筑都是先做了模型才做实物的,像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还有几乎在奴隶社会后期以后所有的大型宫殿建筑群,都做了模型。
有了人手,造船工程得以迅速实施,新增的上百劳动力和原来的码头上的太昊族人一起,投入到紧张的伐木、锯板工作中去。
眼下太昊的铸锯工作已经得到很大改进,新铸出来的锯长度已经达到1米2左右,并且普遍采用了双人持锯的“对锯”方式,劳动效率大为提高。
但长锯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容易“脆断”!――锯着锯着,就从中间断开了,两截锯只能当成板锯用,或者就只能报废重铸。
十来天以后,搞得我也烦了,光送锯就让骑兵跑了好几趟,所有的锯几乎都换了一遍,有的锯已经换了两遍。
“叫土鲁过来――在码头铸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