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六章 - 太昊船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六章 - 太昊船模 (第2/3页)

由我设计地船是平底船,在头、尾部分增加了用于破水和稳定船身的龙骨突起,从上往下看,总体上已经是枣核形。中间部分较平直,两头收小。总长度大约10米,宽约三米,中间有敞开的简单船仓。深度在1米左右。船仓每三米左右用板隔开,确保一仓进水时,其他仓还能正常工作,船不会快速下沉。

    按后世的标准,这东西只能叫“舟”,但我加上了一个在“船”上才有的东西――舵!

    有了这东西,船在水里的稳定性将大为增加。

    为了解决防渗水的问题。我采用了两个方案:一是在木板连接处设计了类似后世的木地板镶嵌结构地沟槽;二是在船内层钉了一层兽皮!

    这只是造船工作的第一个阶段,设计出来的船还不如之前木匠们所造的“船筏”大,但在实际应用中,相信他们会发现,形体小了很多地船,载重和稳定性都不是“船筏”所能够比拟的。

    画这图,加上剖开的结构,花了我近一个星期时间。这还是得益于我在后世所学过的机械图画法训练。否则要表达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真得花不少时间。

    一系列图纸共5张,贴在了“太昊船开发办”的墙上。

    所有匠人按我的要求,先将图纸看懂。尽管我在设计期间已经让他们参与了绘图过程,但基本上都是由我在执笔,他们只是旁观、提问和讨论而已,还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吸收。

    三天以后,每一名匠人都在我地提问考核下过了关,对船身上的每一个构件都了如指掌,对连接部分的处理和安装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才真正进入了“造模”阶段。

    此时太昊城中已经按我的要求,在给少昊铸铜钟的同时,将我所需要的50把铜锯送了过来。

    但这个时候还不能全部用了,匠人们只取用了其中8把。

    “模型船”长度约2米,高30厘米左右,30多人花了大约10天时间才造出来,而这还是在我全力指导的情况下。

    这下子码头上的匠人们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